隻是,最不應該和到底有沒有是兩碼事。
華夏人常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劉肅毅又猶豫兩秒,冷不丁瞧見方總淡淡的眼神,下意識的說道:“方總,我沒疑問,我是在想其他家會不會同意。”
“這個事先等拿到地再推進,這次拿不到,下次拿到一個需要花錢的項目也行。”方卓隨意的說道,“他們如果不同意,就以信托開發資金做債入股,削減持股踢出局,大家相處之間應該挺愉快,不會不同意吧?”
劉肅毅有點搞不清最後這個“不會不同意吧”裡到底蘊含什麼意味,他謹慎的答道:“應該會同意,有想法的由我去做工作。”
方卓滿意的點點頭,形成合力多好,合力之後就是徹底的自己人。
他又囑咐幾句,話題便換為這次的地皮競標:“我認為這次拿地還是要給個萬無一失的價格。”
劉肅毅心中默默衡量,現在準備的37億價格已經超出主流的報價意見,再有“萬無一失”,恐怕會給項目資金帶來很大的壓力。
倒不是不賺錢,而是這種壓力會傳導到其他項目,東五塊的開發和下塊地皮的獲取都可能受影響。
“這次新鴻基的郭家老三來了申城,我聽說,他們那邊的價格可能會超過36。”方卓沒說消息源,繼續說道,“你是搞房地產的,你覺得這是施壓還是真會如此?我們又需要什麼價格才能壓過去?”
投標競標這種事特彆頭疼。
按照劉肅毅的經驗,其實,這有時候真的純看運氣,你壓根不清楚同行心裡是什麼打算,沒準就是要一鳴驚人。
尤其,像新鴻基那種巨頭,它50億也拿得出來,市場規律常常無效,你賺不到錢,不代表彆人賺不到錢。
劉肅毅在方總的視線下猶豫來猶豫去,文件是都看過的,專家全都問過的,消息也都分享的,投標意向反複聊過的,按理,按理,方總不混跡地產圈,是應該由自己給個比較確定的價格,可這個事……
他牙一咬心一橫,說道:“方總,這次競標不簡單,你看呐,一共就邀請7家公司,其中有4家要麼是港商,要麼是和港商有關係。”
“像嘉裡建設的郭家背後雖然是馬來西亞首富,但也被稱為香江的第五大家族,他們之間存不存在默契,很難說,一家拿了地,沒準投標後又拉著另一家合作。”
“這種情況下,咱們想拿這塊地……”
“40億!”
劉肅毅狠心喊出一個投標價格,這是討論過的最高上限。
方卓微微皺眉。
劉肅毅立即感覺自己這個價格喊高了,不合方總心意。
方卓出聲:“這都快有我冰芯半條生產線了。”
劉肅毅:“……”
“暫時先以這個價格擬標書吧。”方卓同意了,“有什麼新情況再隨時更改,你說得對,港商們一起過來拿地,確實得注意這種勢頭。”
劉肅毅聽見這話,反而覺得肉疼了。
沒準,沒準這一次的競標都比較正常呢?要是其他家都是34、35的那種,永科平白無故加了5億,投標現場揭曉,那不純純當了冤大頭麼?
他有心再聊聊,又很難組織起有力的理由。
其實,方總的意思一向表達的很明白,賺多賺少,有的賺就好。
可,總覺得能多賺卻沒賺到就很虧。
劉肅毅按捺住心裡莫名的失落,陪著方總重新梳理了一遍開發規劃和資金來源,有的核心信息越少人知道越好,免得出現什麼紕漏。
等到傍晚,劉肅毅離開恒隆,回去的路上一會考慮接下來的公司並購重組,一會被投標價格刺激的心潮澎湃。
40億就40億吧,高就高了,也算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