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 差異化競爭(二合一)(1 / 2)

重塑千禧年代 漁雪 8147 字 10個月前

關於如何成為安卓陣營的機皇以及如何與蘋果手機進行競爭,方卓心裡有個初步的草稿。

簡單說,聚攏資源,揚長避短。

如果按照目前收集到的消息,蘋果是明年上半年發布手機,暫時不清楚它的發布和正式銷售是否還有時間,但不管怎樣,可以確定蘋果手機在07年是可以銷售的。

而易科的手機呢?

先不提硬件的開發,它必須基於安卓係統來打造。

因為如果沒有穀歌的力推,沒有穀歌集合一眾廠商來搞“開放手機聯盟”,即便易科能自己做出來一個係統,也勢必是一個無法普及的小眾係統,那對當前的商業競爭毫無意義。

所以,從目前安卓係統的開發進度來看,易科手機項目一切順利,恐怕正式發布和銷售也是08年的事。

也即,先無視市場中諾基亞等一眾巨頭,易科與蘋果真正交鋒競爭的時間最起碼也是08年。

方卓判斷出這個競爭時間,也就對硬件方麵有了更多的期待。

蘋果07年上半年發布,再給硬件廠商一年的時間,它們拿不出更好的產品嗎?

單以屏幕來論,夏普方麵能不能拿出一個3.5-4.0英寸的比蘋果更大的適宜屏幕?

觸屏手機時代,屏幕便是消費者最直觀感受的部件。

不同於現在的諾基亞、黑莓等擁有實體鍵盤的手機,觸屏不僅承擔輸出的功效,還要代替鍵盤承擔輸入的功能,它在適合的分辨率之下能更大一些,方卓覺得怎麼都會按的更舒服。

3.5英寸因為蘋果手機而經典,即便後來能做大,也連續幾代都是這個尺寸。

但方卓不打算遵從這個的小而美,要更大更好,要做差異化競爭。

考慮到判斷的時間節點,他心裡連08年競爭時的廣告戰略都有了方案。

08年是奧運年。

把易科更大屏幕的手機豎起來和友商比較,這便是更高。

利用一年的時間差在蘋果換代升級前進行宣發,這便是更強。

至於更快,不太好從係統流暢入手,但可以從生態打造上尋找差異化。

——更快,更高,更強。

——faster, higher, strnger。

——citius, altius, frtius。

尋求奧運的授權,連歐洲宣發的拉丁文都省的想了。

方卓心裡的念頭粗粗一轉,關於手機的一攬子計劃都迫不及待的想往外蹦,但實現它的基礎還是係統的開發、硬件的進步以及把兩者有機的結合。

攢出一個手機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一件件做過去,時間也不會太遠。

方卓對與蘋果競爭有著充足的興趣,不過蘋果確實積累了更雄厚的技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攆上,但就算初次競爭不如人意,到時也有找補心情的方法。

大不了就悄悄做空索尼,轉手再找老爵士買下他的大樓,以此來平複競爭路上的心情。

乾不了蘋果,乾個索尼壓壓驚還是可以的。

來到紐約後的一天時間,方卓連續見了索尼和夏普,而新浪的汪延一群人也終於倒好時差,準備感受和探究美國社交網絡產品的發展。

隻是,在聯絡facebk那邊過後,拜訪的時間需要往後推一推。

據說,穀歌正在和fb緊鑼密鼓的商討收購事宜,紮克伯格最近要處理這個事情,暫時沒有時間來接待富豪方的交流考察。

miga基金曾經在方卓的授意下投資fb,但因為紮克伯克的選擇很多便投資未果,但他知道有這麼一層接觸,雖然沒見過那位火箭隊的老板,但也不會拒絕商務考察。

晚上的時候,方卓打發了汪延一群人,讓他們觀光瀏覽國際大都市,自己則是找虞總邊吃邊聊手機項目的進展。

虞紅人在紐約,總是能收到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

但很多時候,空穴來風。

像穀歌的合作就存在很合理的變數。

安卓係統,穀歌是一定要做的,他們下定決心要通過這樣一款智能手機係統來抓住進入移動互聯的入口,但安卓陣營合作的第一款手機,據說還有待商榷。

手機係統麵世,穀歌也不想被糟蹋在一款無所作為的手機之中,它有在尋找和篩選聯名做手機的廠商。

易科公司確實持有安卓公司的股份,卻不是唯一的備選公司。

“很正常,換了我是拉裡,我也很難完全放心一個剛剛涉足手機領域的公司,我們憑借實力打敗其他候選者就是了。”方卓在聽完小虞的消息和憂慮後鼓勵道,“要是連什麼htc、索尼都打不過,那也……”

虞紅感受到方總強烈的信心,不由得點了點頭。

方卓把話說完:“那也沒什麼,與穀歌的合作確實有更多資源,但係統是免費的,沒了也不是不能活。”

虞紅遞過去一個眼神:“你還真是務實。”

“不務實也不行啊,不能說穀歌沒和我們做聯名款產品,我們就不玩手機了吧?”方卓微微一笑,“沒有手機這樣的一個如此有競爭力的項目,易科還怎麼留下它的聯合創始人?”

虞紅這次翻了個白眼。

方卓沒有多貧嘴:“公司現在的研發中心有點多,矽穀一個參與安卓係統的,紐約一個做手機的,申城一個兩者都沾的,這個重心還是要想辦法傾斜改變。”

“你的意思是?”虞紅有些拿捏不定。

“當然是國內,終究自己人更放心。”方卓很自然的說道,“你這兩年在紐約的時間很多,偶爾回去一次體驗不到國內和申城的變化,易科的申城研發中心雖然起點比較低,但還是很有活力的。”

虞紅倒是沒有太否定,沉吟著說道:“國內市場發展很快,我們肯定不能放過和它一起成長的機遇,但國外的很多資源確實更充足,這些人才放棄了太可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