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是媽媽帶來的,張重一個男同誌,跟她們也沒什麼共同話題。
她們兩個似乎是認識的,剛在休息區坐下就聊了起來。
“琪琪媽,你家琪琪回家你帶她畫畫麼?”
“畫,怎麼不畫,她學校有美術課,經常要畫畫,不過大多都是我畫。”
“我家子羽彆說畫畫了,作業每天都寫不完,我每天晚上教他寫作業心臟病都快氣出來了。”
“你家先生不幫你?”
“嗨,彆說了,他彆幫倒忙就行了,子羽一回來就吵著要跟他爸開黑打遊戲,我現在都不敢讓子羽見到他爸玩手機。昨晚他玩手機玩晚了,今天不還是我送孩子過來?”
“男人帶孩子。”那位琪琪媽搖了搖頭,“那是搬樓梯摘星星——沒靠頭!”
說話的時候,又看了一眼張重這邊,大概覺得自己這話火力覆蓋範圍太廣,就壓低了聲音。
張重則裝作沒聽見的樣子,仰頭看著天花板一副思考人生的模樣。
看了一會兒天花板,他的目光又轉向牆上掛的畫,有一幅畫顯然是最近才掛上的,因為他上次來的時候並沒有看到。
跟其他畫不同,首先在材質上來說,這是一幅油畫。
簡單明亮的畫風,色彩輕快,畫上的景物也很簡單,一條鄉間小道,一棟黛瓦土屋,一片青色郊野。
張重不懂畫,不過卻收藏過很多畫,有錢了,家裡麵總會擺上一些高雅的東西,油畫這些,他一直都撿貴的買,家裡麵到處掛的都是世界名畫,看得多了,似乎也有了一些藝術感覺。
他看畫,從來不說喜歡不喜歡,一幅畫被人創作出來,其中自然有值得探索的東西,畫家內心的世界,要是有一點能勾動你的興趣,那就進去看看無妨,要是一點興趣沒有,扭頭走了,誰也礙不著誰。
牆上這幅畫,讓張重有了一些興趣,但也僅僅是一點點興趣而已,看了一刻鐘,目光從畫上挪走。
不過那條鄉間小路依舊在張重的眼前沒有消失,碧綠色的郊野,像是有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展翅盤旋,耳畔的鳥鳴聲若隱若現。
讓人輕鬆,愉快。
這是藝術的魅力,說不清道不明。
“爸爸!”
鳥鳴聲忽然散去,女兒清脆的喊聲在耳畔響起。
張重轉過頭,芃芃拿著一張畫笑兮兮地站在他麵前。
“我畫的毛毛。”
一隻穿著大紅色裙子的粉紅小豬……其實說是豬頭人倒是更加貼切。
長長的鼻子,小小的眼睛,還有大大的肚子,看來芃芃十分擅長藝術誇張,小豬毛毛的特征全被她放大了。
這並不是一幅好看的畫,但是對於剛學繪畫的四歲多孩子來說,好看,畫得像並不一定就是好的。
芃芃的年紀,甚至都還沒有到要練習基本功的時候。就連達芬奇畫雞蛋,也是到五歲才開始的。
再說了,達芬奇畫雞蛋,並一定就是一個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