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與讀者。
黑板上寫著這五個大字。
張重立在講台上,笑著問道,“各位看到這五個字,有想到什麼麼?”
學生們表情各異,張重繼續說道,“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作者心中應不應該有讀者?覺得應該的舉手。”
有一部分人舉了手。
“覺得不應該的人舉手。”
又一部分人舉了手,不過兩次舉手的人遠都不到一半。兩相比較,覺得應該的人更多。
張重笑道,“看來還有很多人沒有想好。我再把這個問題闡述一下,你們認為文藝隻是表現作者自己就算了事,還是要讀者從這表現中得到作者所要表現的情感思想?來,覺得應該的舉手。”
“覺得不應該的舉手。”
這次舉手的更少了。
“看來我闡述了一遍之後,你們心中卻更加沒有答案了。這位同學,如果我沒有記錯,你兩次舉手都覺得不應該考慮讀者是吧?”
被點名的是個女同學,此時不自覺地站了起來,“是的,老師。”
“那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這麼想麼?”張重問道。
女學生想了想說道,“我之前看過勞倫斯的學說,他說‘為我自己而藝術’,我認為一個作家,隻有將彆人撇開,才能保留自己心中的創作衝動,藝術即表現,表現即直覺,直覺即情感與意象相交而產生具體新生的那種單純的心靈綜合運用。”
她說了勞倫斯,底下頓時有些竊竊私語。
張重皺了皺眉毛,知道其他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一般人很少願意在公眾場合談論勞倫斯,特彆是女孩子,因為勞倫斯的作品向來都十分直白,毫不隱諱。
他的很多作品中,關於性的描寫非常露骨。
曾經英國法院還因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對**露骨的描寫,以“猥褻罪”為名立案審查。
看到其他學生這樣的表現,張重決定換個課題。
咱們先換個話題,我想問問大家,對於評價一部文學作品,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
有學生舉手道,“老師,我覺得評價一部作品,跟評價一個人一樣,我們應該做到價值中立。”
“價值中立。”張重笑了笑,“在心理學範疇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彙,那我想問問,怎樣才能算是價值中立。”
“在確定研究對象之後,必須放棄任何主觀的價值觀念,嚴格以客觀、中立的態度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學生回答道。
既然學生提到了一個心理谘詢經常用到的詞,張重就順著講了下去,“那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價值中立呢?”
這個問題有些大,學生們一時回答不上來。
張重繼續說道,“現在假如有一個花心的男人,比如這個人是我。我是一個有婚姻的男人,我和我的妻子在一起已經有幾年,但是現在我對我的妻子越來越沒有感情,最近我還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我想跟我的妻子離婚,跟這個女孩子結婚。你們覺得我這樣對麼?”
很多學生都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