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有通無怎麼樣?”就在大家為名字煩惱的時候,秦昭忽然提了一個名字來。
趙熱挑了挑眉毛,“這個名字不錯啊,通有無,交相利,原本看著挺普通的一個詞,變了個模樣,讀出來朗朗上口又不造作,我覺得可以。”
陳青也投了讚成票,“我也覺得挺好的,有寓意,而且挺樸實的。”
張重也覺得不錯,要非說寓意,通有通無這個名字肯定不如繼往開來。
但是繼往開來跟通有通無放在一起聽,還是通有通無更加適合做書店的名字。
繼往聖,開來學,薪火相傳,聽起來很厲害,但是給人的壓力太大,也過於裝逼了。
通有通無就不一樣了,大家到書店裡麵,把自己有的東西拿過來,然後從書店拿自己沒有的東西,聽起來市儈一點,但是卻很實在。
而且這是秦成的書店,名字讓秦昭來起也比較合適,所以大家都覺得這個名字可以。
秦成笑著看了眼自己的兒子,然後說道,“那就先定這個名字?”
“就這個名字吧,回頭我跟法務部對接一下,把這事給定下來。”陳青說道。
書店的名字剛定下來,廚房那邊傳來喊聲,“秦成你招呼一下大家吃飯,把桌子收一下。”
因為人不多,所以今天由秦成的妻子李欣親自下廚,許雨涵也在裡麵幫忙。
不過許雨涵廚藝一般,估計也就能打打下手。
菜上桌之後,一群江陽人看著桌上的菜感覺非常驚訝,因為這一桌子菜跟江陽年節時分的席基本上差不多,甚至還有丸子和粉絲。
臘肉,臘魚,三鮮鍋,牛肉鍋,羊肉鍋,還有一些清炒素菜。
鹿州跟江陽距離這麼遠,飲食習慣自然大有不同,在張重的印象中,除了沿海的海鮮比較多之外,鹿州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各種粉和雞了。
鹿州人對粉和雞的追求讓人印象深刻,粉的種類很多,什麼後安粉、抱羅粉、甲子粉……好幾十種粉從早上吃到晚上。
雞肉也是,逢年過節,什麼菜都可以缺,就是雞不可以。
隻不過江陽這邊吃雞一般要麼燉湯要麼紅燒,而鹿州那邊卻喜歡吃文昌雞、白切雞,口味跟江陽這邊天差地彆。
除了粉和雞之外,鹿州人喜歡把水果入菜這件事情也讓張重很難忘。
隻不過今天這一桌卻沒有這些東西,反而風格上很江陽。
女主人李欣一邊擦手一邊笑著說道,“這桌菜很多都是我剛學沒多久,也不知道大家吃不吃得慣。”
胡慧芳笑著說道,“你太客氣了,這桌菜看起來就很地道,花了你不少時間吧。”
本身就會做菜的人,學一道新菜還是比較簡單的,不過可以看得出來這桌菜確實花了李欣不少時間。
張重不得不感歎秦成好福氣,雖然大家對於吃飯沒有太多要求,如果今天這桌都是鹿州菜他們即便吃不慣也沒什麼,但是李欣的這份心思卻讓人感覺很好。
“還要多謝雨涵指點。”李欣笑道。
許雨涵連忙說道,“欣姐你越這樣說我就越慚愧,我自己是江陽人,其實對江陽這邊的菜也不太了解,我也才知道這些粉絲啊,丸子啊有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