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要拍視頻,帕克不介意在這個陽台找個位置坐下,借著春日下午柔和的陽光捧上一本書進入自己的世界,要是渴了就端起麵前的咖啡啜上一口,要是累了,就伸個懶腰極目遠眺,看著鳶尾山上茂密的叢林以及偶爾升起的嫋嫋煙汽。
又或者隻是低下頭,看著街道上來往的行人,感受著書店外的煙火氣息。
帕克也不必急,他要在江陽待上幾天,享受的事情後麵有的是時間。
他路過陽台的位置,直接走進了二樓的大廳。
一上去帕克就看到一個正麵對門口的斜麵書架,上麵豎著擺放了一堆書,而這些書帕克可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因為這些書都是張重的。
書架上麵有一個牌子,清清楚楚地寫著“張重專題”幾個字。
帕克再走近一點,有看到“張重專題”下麵有兩行小字。
一行是:本書架所有書隻可在店內,不外借。
另一行是:請之後將書放回原處,謝謝合作。
看到這兩行字,帕克有些奇怪,為什麼有這樣的提示,難道就因為這些書是張重的?
帶著好奇,他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沙丘》。
將書翻開之後,帕克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些書都不外借了,因為扉頁上就寫了“張重”兩個字。
作為張重的粉絲,自然能認出這兩個字就是出自張重之手。
原來這些書都是張重親筆簽名的書,怪不到有不能外借的提示。
帕克的餘光有瞥到旁邊的另一個書架,跟張重專題書架差不多,不過上麵寫著“餘冬雨專題”幾個字。
他又跑到旁邊的書架上,拿起一本書翻開,果不其然,跟張重專題的書一樣,這裡的書也都有餘冬雨的親筆簽名。
接著,他又發現了更多的書架。
有“池清專題”、“趙熱專題”、“秦昭專題”等等,好像都是張重公司名下的作者。
看起來,這個書店二樓的前排就是一個親筆簽名庫啊。
帕克越來越相信張重跟這個書店有關聯了,要不是如此,這個書店又是怎麼拿到這麼多親筆簽名書籍的?這些作者的書基本上都已經齊活了。
其實帕克還是低估了這些書的來曆,他麵前的這些書可不僅僅是有作者的親筆簽名而已,這些書原本就是這些作家本身貢獻出來的,書都在作家的會員信息裡麵。
有些書甚至是從作家自己的書架裡麵拿出來的,比如張重的這個專題書架上的書,就是張重直接從自己的書房裡麵拿出來的,有些書甚至在張重的書房裡麵放了兩三年。
看了一圈,帕克發現每個作家專題書架側邊都掛著一個筆記本。
他拿起一個翻開,裡麵全都寫著讀者們的寄語。
張重的寄語最多,已經寫了好幾十頁,而且這個筆記本也未必是第一本,說不定已經有寫滿了的筆記本。
筆記本上的寄語都寫得很工整,而且幾乎沒有那些一句兩句話的寄語,全都是大段大段的。
帕克看到這些寄語,手也有些癢,不過現在不是寫寄語的時候,他隻能把這事暫時擱淺,開始認真拍起視頻。
他將攝像頭對準了前麵這排書架,說道,“大家看看我發現了什麼,這一排書架看起來是不是跟其他大書架不太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書架上麵……”
帕克怕了一圈,又轉了回來,不過他發現旁邊站著一個年輕人,笑盈盈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