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劉虞抵達所在的遼西郡。
劉虞是光帝劉秀與陰氏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族子弟;他今年四十有一,在陶謙之前當過幽州刺史,在幽州諸郡的威信很高。
從這一方麵上來說,任命他為幽州牧與糜荏奪權,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糜荏麾下將士都知道劉虞是朝廷派來奪權的,各個嚴陣以待,對劉虞怒目而視。
哪曾知曉他與糜荏甫一見麵,兩人居然就旁若無人地相視而笑,互相作揖一禮,眼中滿是好友之間許久未見的懷念感。
劉虞笑道:“子蘇!當日一彆已有四年未曾相見,我這些年實在想念你啊!”
糜荏也笑道:“我也很想念伯安兄,現在可好,我們能一起共事。”
眾人:?
這發展,是不是哪裡不對?
等糜荏給兩方引薦之後,眾人才知道,劉虞與糜荏同為徐州東海郡人,早年劉虞因為黨錮之禍遭受貶謫回到鄉裡時,糜荏曾經拜會過他。
劉虞是大漢宗室子弟,為人正直仁和,他對百姓的看重遠遠高過於門第之見。
當時的他聽說是複原古法琉璃、帶領朐縣多戶百姓致富的糜氏子弟求見,馬上接見了糜荏。
兩人聊了許久,多是關於如何帶領百姓安居樂業上的方法,因為糜荏的見解過於獨特又行之有效,聽得劉虞直呼“先生高見,虞受教”!
他們後來還時常在一起探討整頓州際、增收財務之法,不過因劉虞是受黨錮連坐之故,他們之間的往來沒有聲張,旁人大多不知道。
如今能在一起共事,劉虞心滿意足。
至於朝廷的要求……他早就知道子蘇根本就沒有叛亂之意,他也根本不在意由誰來平叛幽州之亂。
——便左耳進右耳出罷,他愉快地想。
他沒有乾涉糜荏出征,隻是建議道:“子蘇,與其連年征戰,我們不如派遣使者招安烏桓峭王。”
他們這一次的叛亂,是受張純與張舉威逼利誘,就如同當初的韓遂一般,並不是主動真心的。若是告訴他們朝廷願意對他們做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的罪責,想必也不會繼續作惡。
糜荏點頭:“伯安兄又一次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原來在五月初徹底摸清幽州目前的狀況後,他便與麾下謀士、以及陶謙商量著,下令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而後又令鐘繇領兵,帶上戲忠、黃忠二人,前往清河郡招安烏桓峭王。
鐘繇性格穩重,戲忠年輕有急智,黃忠勇猛,三人組成的隊伍他很放心,就等傳回好消息便可。
劉虞笑道:“看來我這是多此一舉啊。”
“欸,伯安兄說這些,豈非是折煞於我?”糜荏笑了,“咱們還是來研究研究如何讓幽州百姓安居樂業罷。”
幽州地處大漢邊疆,自古以來都是窮州,時常需要青、冀兩州補貼財務開支。但這些年青、冀兩州也不大太平,無法支持足夠的金錢。
不僅官府貧窮,百姓生活的更是淒苦。
得想個辦法,好好整治一番。
兩人商量之間,被朝廷派去捉拿糜氏族人的皇甫嵩,終於抵達徐州。
一入徐州,他便覺此地與彆處不一樣。這種感覺起初還不明顯,直至入了東海郡,見官道修的寬敞又整齊,不遠處農家田地阡陌交通縱橫相錯,當地百姓大多穿著乾淨體麵,家中甚至都養著雞鴨……方才意識到,此地百姓竟異常富庶。
轉念一想,此地是糜荏家鄉,糜荏提出的那些利國利民的政策說不定早就在徐州推行開來。
他便在心中暗歎道:朝中好不容易出的這些好官,都被那些下作的奸賊作為異己排除。也不知陛下駕崩後,糜國師何去何從。
皇甫嵩思索著,首先去找了徐州牧盧植,朐縣太守。他希望兩人能夠配合,幫著自己把糜竺、糜芳、糜蓧三人送去京洛。
盧植看了他片刻,點頭:“好,我這便帶義真兄前去糜府。”
三人領著一千兵馬前往,沿途的百姓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不敢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隻是對這行人怒目而視。膽大一些的,會在他們經過之後狠狠啐上一口。
這動靜被皇甫嵩發現了。他向來受人尊敬,從未被人這般鄙棄,不由頭皮發麻,莫名心虛詢問盧植這是為何。
盧植心知肚明,不答反問:“義真兄可看到此處百姓與彆處的不同?”
不等皇甫嵩回答,他又道:“近年來各地狼煙四起,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四處漂泊苦不堪言。可我來到東海郡之後發覺,此地絲毫未受戰火波及,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與那些顛沛流離的災民有天壤之彆。”
“義真兄,你可知為何會有這般區彆?”
是因為,糜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