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金導還要副導演跟編劇都在, 不過演員就安沅跟沈暉兩個。
人到齊了,關了門,金導先問了安沅對人物的看法。
不止是對她飾演的角色, 其他角色的也讓她梳理了一遍。安沅這段日子不是在混日子, 沒事就在看劇本, 人物關係表做的都有。
金導問起來, 就聽得出安沅是下了苦功夫。
原本以為她這種畢業沒多久走偶像路子的小姑娘, 也就試鏡的時候費些心, 後麵得到角色就不在意了,還打算費點心勸她, 沒想到安沅給了他個驚喜, 過了那麼些天, 對角色的把握更好了, 金導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金導滿意,而一旁充當背景板的沈暉開始聽了幾句,後麵便沒怎麼注意聽談話內容,低頭看了眼他跟安沅的距離,她也不知道是說話說得興起,還是借著情緒, 把椅子往他的方向靠近。
那股特彆的香味又往他鼻腔裡麵湧。
不停得到金導的誇獎, 安沅雙頰微微泛紅, 雙眼發亮, 沈暉聽說她入行幾年了, 這份熱忱倒出乎人意料。
安沅講的差不多, 見金導點了沈暉的名字,抿了茶水,等著聽沈暉的高見。
“穆铖是個慈悲過度的男人。”
安沅怔了下,沒想到沈暉會用慈悲來形容穆铖。
她以為穆铖這個角色更合適的標簽是正義。穆铖是個在毒梟身邊臥底許多年的警察,這個身份就有種為正義犧牲的悲壯感。
為了去信於組織,一個正義的角色全身弄上了花裡胡哨,特屬於市井小流氓的刺青。
不過《野火》的故事是從穆铖收養了餘舒開始,一個還年輕被被迫退休的臥底警察收養了一個毒販的女兒,而且這個女兒還是個少年縱火犯。
那麼想想,慈悲的確是比正義感更適合的標簽。
沈暉說完了這句後,安沅一直等著他的下一句,沒想到他嘴巴竟然閉上了。
之後基本上就是金導問一句他就說一句,安沅算是感覺到咖位不同的待遇了。
她說的時候,金導時而展顏時而皺眉,完全是審查的態度,而沈暉說的時候,金導就是仔細聽,而且還會在他手上的筆記本上時不時寫寫畫畫。
不過想想沈暉拍的那些電影,基本拍什麼像什麼,安沅也不敢喊什麼不公平待遇。
沈影帝的名頭不是吹出來的,她就算擁有原主的記憶,也不好意思在沈暉麵前稱自己為天才演員。
“餘舒如果再過激一點,穆铖估計就投降了。”
討論的後麵的情節線,餘舒想占有她的穆叔叔開始做一些曖昧的事情,安沅覺得穆铖對餘舒是動心的,隻是餘舒踩的底線不夠深,所以每次曖昧過後,穆铖的情緒又會反彈回去,兩人的關係就是到劇本結束也一直是處在一個曖昧不清的階段。
“他不會做太過激的事。”
沈暉突然反駁。
“所以你說穆铖愛不愛餘舒,你不會認為他對餘舒從頭到尾都是把她當做妹妹吧?”
安沅側臉,沈暉才發現她離他又更近了一點,此時她支著腦袋,眼睛發光的看著他,光線不算明朗,他依然看得見她臉上的小絨毛,像是那天試戲她站在陽光下一樣。
“或許。”
聽到沈暉的答案,安沅皺了皺眉,望向導演:“金導覺得呢?”
金導津津有味的看他們兩個人討論,可惜沈暉太寡言了點,除卻演戲說台詞的時候,沈暉平日裡話都是少的,所以討論沒兩句火又燒到了他身上。
“影片的情緒要看你們兩個人的理解,開放性的結局,這個結局是渲染的悲壯,還是絕望中有曙光,野火燒成什麼樣,來年土地是禿還是肥沃,都是由你們來演繹。”
金導算是個隨性的導演,而《野火》上他更隨性,或者是說他更相信他選擇的演員。
人物性格找到,故事內容他們熟悉,然後在故事進展中他們演繹出來的情感,就是這部戲呈現的東西。
感情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模糊不清,純看他們的磁場能摩擦出什麼偏向性的火花了。
金導把要求說出來,安沅覺得挺新奇,對演員來說這樣的表演難度更難,但是更有趣味。
《野火》裡麵的感情很豐富,安沅覺得穆铖在餘舒放火那天救了她之後,穆铖就是餘舒心中的一團火,這團火是讓餘舒繼續生命的原因,而一個完成任務失去目標成年男人,那場火讓餘舒變成了穆铖的責任。
他們兩個人是孤寂的兩個小火團,躲躲閃閃的逃避觸碰在一起,而一旦碰上感情就如同火山爆發,毀天動地。
“是愛情。”
散了會,安沅依然篤定地看著沈暉說。
沈暉瞥了她一眼:“穆铖不是。”
“穆铖開始不是,後麵就是了。”安沅的語氣更篤定。
說完,感覺沈暉不打算搭理她了,安沅快步跟了上去:“穆叔叔,我會讓你明白的哦。”
“嗯?”
對於安沅時不時亂叫,沈暉已經不在意了,或者他一直對什麼都是無所謂不在意的狀態,拍完這部戲兩人就會繼續當回陌生人。
“我會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
安沅挑了挑眉,嘴角揚起的笑不像是期待,像是已經勝利的洋洋得意。
這句話安沅沒加稱呼,到底是對“穆叔叔”說的,還是對沈暉說的,指向不明。
“沈老師,要不要吃夜宵?”
安沅摸了下肚子,估計是說話太多,消耗太多,所以肚子餓了。
“不了。”
見沈暉不給麵子的往電梯方向走,安沅大步跟上去:“沈老師對我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
兩人一前一後踏入電梯,沈暉看向那個緊挨著自己站著,眼睛亮閃閃看著他的女人:“誤會?”
“導演和編劇都說我們要多磨合找到角色之間的感覺,但是我覺得沈老師好像對我避之不及。”
“唔。”
沈暉沉吟了聲,安沅以為他要說什麼,“你沒有按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