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吹拂著,李七夜靜靜地坐在那裡,看著遠方,過了許久之後,他輕輕地說道:“人就是那樣,當你是如一隻小小蟻螻的凡人之時,你會向往修士,向往著那種飛天遁地、橫跨千山萬水的本事,向往著雲裡來霧裡去的生活,都羨慕著食霞餐露的日子……”
“……當你真正的成為了強者之後,經曆風霜,參悟奧妙,看得太多了,知道得太多了,突然之間會覺得,做一個凡人其實是蠻好的,往往無知就是一種幸福,短短幾十年間由出生到死亡,無需經曆太多的折磨,有父母,有兒女,有生活,最後老死而去,這一切都足矣。”說到這裡,李七夜輕輕地歎息了一聲。
過了甚久之後,李七夜不由灌了一口美酒,最終不由笑了笑,輕輕地說道:“說來,我也羨慕你們,至少你們能放得下,你們可以解甲歸田,可以放下一切,離開修士界,離開那橫掃八方的歲月……”
“……可惜,我不能,就算真的有那麼一天我想了,但我也不能。走上這一條路,我是注定著不能回頭,隻能是一直走下去。不管現在是如何,未來是如何,我都隻能是一直走下去,不能為誰停步,不能為誰駐足。”說到這裡李七夜苦笑了一下,歎息一聲,說道:“誰讓我是李七夜呢!”
李七夜坐在那裡,喝著酒,看著遠處,一坐就好幾天,看著日起日落,看著雲卷雲舒,似乎這樣的風景讓他百看不厭一樣。
“再見了,朋友,安息吧。”最終,李七夜站起身來,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間散落,隨風飄去,李七夜看了最後一眼眼前這一座座的墓墳,然後轉身離開了。
在這座山峰不遠處,有著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不大,隻有幾十戶人家而己,這幾十戶人家都是靠打獵為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這個村莊叫陶村,它叫陶村,那是因為這個村莊的村民都姓陶,至於他們是從哪裡來,村莊的村民已經不知道了,他們能知道的就是他們祖上世代都居住在這裡。
陶村與其他的村落沒有什麼不同,村民們世代都是過著打獵耕種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休,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在陶村的村頭有一條小溪流過,溪水潺潺。當太陽緩緩從山上升起的時候,朝陽的光芒灑落於溪水上,閃動著點點的碎光。
此時李七夜依靠在了溪邊的一株老槐樹上,在看著早晨的陶村。
在這個時候陶村已經響起了朗朗的朗讀之聲,這一聲聲的朗讀之聲男女皆有,聲音很稚氣,是小孩子的朗讀之聲。
這一聲聲的郎讀之聲乃是從村莊中的垛場傳出來的,平日裡垛場是用來曬穀物碾穀子的場地,但現在一大早村裡的小孩子們都紛紛盤坐在地上,打坐吐息。
“帝者,舉頭三尺,視神不動,心無息……”此時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在垛場上有著一個女子盤坐在那裡,一字一句,為村裡麵的孩子傳授道法。
“帝者,舉頭三尺,視神不動,心無息……”一個個盤坐於垛場之上的小孩子也跟著女子一句一字地朗讀。
這個傳授道法的女子並不大,年有二八,顏貌也並非是傾國傾城,但看起來是賞心悅目,瓜子臉兒白淨嬌嫩,吹彈可破,一剪秋水,讓人觀之不由眼前一亮。
女子沒有抹脂撲粉,素顏朝天,穿著一身的布衣,十分的簡樸,但卻不損她的美麗,特彆是她秀發隨意地紮於背後,既顯得落落大方,又有三分的俏靈之氣。
女子一字一句地傳授道法,而幾十個小孩子也都盤坐在那裡十分認真專注地朗頌著這一字一句的法訣。
當這樣的一聲聲稚氣的朗讀音回蕩於這個小村莊的時候給這個小村莊添增了不少的韻味,聽起來特彆的有活力,特彆的好聽。
李七夜站在溪邊,倚著大樹,看著這樣的一幕,聽著這一聲聲的朗讀之聲,他不由莞爾一笑,恍然間過去的一幕又在眼前一樣。
在遙遠的歲月裡,也曾有人在這樣的村莊中授道,那一個個孩子稚氣的聲音也曾在天空上回蕩著。
當太陽高掛的時候,女子也終於傳授完了一篇道法,她站起來說道:“今日就到此為止,都回去吧。”
“耶,回去吃飯了。”聽到這話,有不少的小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一陣風地往家裡麵跑去。
“婷姐姐,你什麼時候傳我們本領,像姐姐那樣能飛上天。”也有小孩子閃動著一雙渴望的大眼睛,問這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