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2)

第二十三章

初一一早,林珝與黛玉一塊給林如海拜年,之後又與林如海父女一道去了府中小祠堂給林家列祖列宗磕頭。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而在林家則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大年初一必須勤讀書。

因此,祭拜了祖宗,又用過了早飯,林如海便帶著黛玉和林珝去了書房,帶頭看起了書。

林如海看《資治通鑒》,黛玉看《四書》,而太安靜的環境裡,林珝看不進去書,於是她便拿了字帖練字。

過了年,她就四歲了。兩歲入府時就跟在黛玉身邊描紅,現在的字雖然仍舊粗蠢黑大,卻能看出來是在寫字,而不是在畫墨團了。

午飯前,林如海又給黛玉講了一回書,手把手的教了林珝幾個字,上午的學習就結束了。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用過午飯,稍做休息,結合實際情況後,林如海則又跟黛玉和林珝講起了君子的樂和數。

先讓人拿了專門給黛玉和林珝準備的小琴過來,因黛玉和林珝的學習進度不一樣,林如海還因人施教了一回。

能被古代的探花郎手把手的教琴,那絕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即便林珝對古琴什麼的不感興趣,也學的十分認真。

申時過半,用了些茶水點心,林如海又開始教兩個小姑娘算學。

讓林如海吃驚的是在算學方麵倆個小姑娘都極有天賦。

黛玉是見天的翻看自家帳本子,接觸的多了,也算得多了,時間一長對數字就敏感了。而林珝呢,她早年跟在那位修士身邊也偷過師,當時想的都是怎麼帶著自己的島逃之夭夭,所以專門研究過陣法。而陣法這玩意離不開數學。後來去了現代,林珝也曾接受過免費的義務教育。

在林珝看來,數學可比什麼詩呀詞呀的簡單多了。這麼說吧,她寧願做兩套數學卷子也不想寫一篇八百字的小作文。

←_←

文化人的年過得都充滿了文藝和學術的氣息。一天下來,林珝這會兒真有些懷念她那位出府生孩子的嫡母了。

去年她在時,年可不是這麼過噠。

不過說起羅寧就不得不說一回王嬤嬤母女了。

羅寧對王嬤嬤和雪雁的感觀非常不好,有來自原著的,也有來自她所看到的。

王嬤嬤一臉的老實相卻難掩油滑,做為社畜,王嬤嬤的表現在羅寧看來非常完美。可做為黛玉的監護人,她就沒辦法視而不見了。

不過羅寧並沒有立時就動王嬤嬤,一來是她當時初來乍到,要做的事情不少。二來也是羅寧想將王嬤嬤母女留給黛玉做磨刀石。

再後來向葉兩位教養嬤嬤來了,羅寧便再沒將王嬤嬤母女放在心上了。

一山不容二虎,向王二人自有一番交鋒。向嬤嬤贏了,她和黛玉也能學到點什麼。若王嬤嬤贏了,那黛玉必會警醒,屆時自有說法和安排。

王嬤嬤敗北,又因為時常拿著黛玉‘不要’的東西補貼親生女兒雪雁而被向嬤嬤點了出來。沒臉留在府中侍候便找了個理由出去養老了。

而雪雁雖還留在黛玉院中,但因沒了王嬤嬤,到再沒了副小姐的氣勢。

王嬤嬤沒被向嬤嬤擠走前,雖有不少人看不慣雪雁卻沒誰在黛玉麵前給雪雁上眼藥。等王嬤嬤一離開,自是有人拿她祭旗。黛玉已經決定去京城時不帶雪雁了,理由就是不叫她們母女分離。

林珝也不喜歡雪雁,到不是因為原著,而是雪雁總用一種自己占了她便宜,搶了她風頭的眼神看人。

……

林如海忙裡偷閒的在家呆了兩日,初三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日日都有年酒飯局。

因當家主母沒在家,黛玉和林珝沒人帶著也不好去各府吃年酒。不過林如海的官職在那裡擺著呢,家裡又隻有兩個女兒,有那心思活的,都會以家中女兒的名義辦個生辰小宴,賞花宴請黛玉與林珝入府遊玩。

林如海在公開場合說起這事後,聽話聽音,黛玉和林珝接到的花箋帖子就更多了。

因小姑娘間的聚會也不需要長輩帶領才能出門,到叫黛玉和林珝也有了自己的應酬社交。

呃...主客是黛玉,林珝的年紀隻夠做個陪襯。

巡鹽禦史主要負責收繳鹽稅並監督鹽商等差事。林如海即為巡鹽禦史,自是眾鹽商恭捧迎和的存在。

他不重女色,又出身世家名門,家產雄厚,那能投其所好的也就是他閨女了。這不,林家主母不在府中,各處到比之前更重視黛玉的生辰了。二月十二,黛玉生辰,揚州城裡的鹽商和一些官宦人家都早早就送了生辰禮來。

江南向來富裕,所以黛玉生辰時林家並沒有施粥,而是將《三》,《百》,《千》各印了九十九套散了出去,如此到也不負詩書傳家的名頭。

相較於江南,往年都會早早送上生辰禮的賈家直到出了二月都不曾派人南來,就不得不讓人多思了。

人還沒死呢,就這般‘疼愛’外孫女,可見往日說的那些疼愛不過是浮於表麵做做樣子罷了。

榮國府如此行事也讓林如海對他閨女的外家少了幾分好感。至於黛玉,可能是羅寧之前就打了預防針,所以她這邊到是沒什麼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