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和仇恨的分解劑是(胸xiong)懷,(胸xiong)懷大,兩者分離,痛改前非也是有可能的。
(胸xiong)懷小,格局不夠,心眼再小點兒,那兩者就會吸引,轉變成戾氣。
白江台的劉台長和衛視的總監王宇直就把丁宇記恨上了
按理說,丁宇已經很夠意思了,看著聞利民的麵子,他已經通過白江台的失敗案例,分析出了症結所在。
不過,給聞利民麵子就夠了,既幫他們解決問題,又得照顧他們的麵子,丁宇做不到。
好好的合作,被某些人的給吞沒了,不收拾他們,就算丁宇仁慈了。
可是,兩個人一點覺悟都沒有。
丁宇的話,被幾家正在力圖破冰的衛視掌舵人給聽了進去,也記在心裡,回去之後,按章辦事,自是受益匪淺。
可是劉台長和王宇直會去,卻選擇的是繼續增加節目的“刺激(性xg)”,電視劇的觀眾的年輕化。
按理說,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他們犯下了大忌,就是丁宇說的,扔下西瓜,去撿到芝麻。
丁宇和傳媒公司的人為白江衛視設計的節目和整個頻道的編排,吸引的觀眾雖說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但是這些人剛剛閒下來,粘度大,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齡,收入也是最穩定的群體,消費能力也是極高的。
這也是不少4a廣告公司手裡攥著的客戶們的最(愛ài),可是他們給拋棄了,論青(春)風暴,白江台比不上湘南衛視,論時尚潮流東亥衛視似乎更厲害,論文化傳承,北燕衛視的底蘊和地利優勢更好。
所以,丁宇一句“四不像”是對白江衛視目前所處地位的最準確的描述和評價。
可是往往實話就是難聽,忠言總歸逆耳,兩個人還會沒聽進去,甚至采取了進一步行動,當然更醜惡的報複行動也開始了。
王宇直手下有重器,那就是新聞部。
這時候,民生新聞剛剛,全國上下在地方台樹立民生節目,給老百姓解氣、解悶的“曝光”節目深受觀眾們喜(愛ài),這種自揭家醜的節目是不(允)許上衛視播出的。
一來,影響本省形象,二來,定位不符。
可是王宇直,大膽地把白江衛視新成立的民生新聞節目新聞180度搬到了衛視黃金檔的前麵。
這下,全國人民都能看到白江電視台記者們“敢打敢拚,為觀眾做實事的(身shēn)影”,當然,一些被曝光的對象,這次丟人也丟到全國人民麵前了,算是弄得更狠了。
丁宇不以為然,反正是放寒假了,他從東陽回來之後,直接去了廖畢生的家裡。
他要說明白了,要實施他的留學計劃。
廖畢生倒是沒說什麼,說是要爭取給他留個學位,一邊以後可以取得國內和法國兩所大學的雙學位。
丁宇第一次見到老廖的時候,就以為他是一個治學嚴謹的教授,沒想到恰恰相反,業務一點沒落下,思維卻超前的很。
這也保證了丁宇在哲學係裡混得還算不錯,廖畢生的心思丁宇也懂,無非是想讓世人知道,他是從花河工大的哲學係畢業的。
丁宇的名氣對花河工院招生工作會更加簡單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