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一千塊一年,包括吃住,通知他們,學習不好,就上不了場,兩年不合格,就退出計劃吧,我們是公益,但是是給那些肯吃苦的孩子準備的。”,丁宇想了想,對沈德偉和何慧英說到。
沈德偉一副內行看外行的心態,眼神沒敢流露出來,內心卻著實不認同丁宇的做法。
丁宇當然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什麼,說到:“我們通過足球培訓來找苗子,但是我們不能斷了人家父母的期望,足球踢不好,至少可以強身健體,可是學習不好,如果是我們沒有要求孩子,那屬於誤人子弟。”
何慧英有點憋不住了,“我們是不是有點。。。過了。。。”
何蘊則聽她姑媽的什麼也不說,一雙水汪汪地大眼睛盯著丁宇,一副很受教的樣子。
儘管,何慧英現在已經在注意丁總的想法,但是她得做到崇拜的眼神不能停。
丁宇一笑,“規則是我定的,球踢的再好,一個大字不識,我們也不要,否則這個計劃就成了耽誤百萬少年的垃圾計劃。”
沈德偉一攤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不然高考為什麼體育生的分數。。。”
“不要跟我提高考,把事情做對,和做對的事情是兩碼事,我們的出發點是保證孩子們受到教育的同時,在裡麵選拔足球人才,而不是隻選拔足球人才。。。“
何慧英急忙說道:“那我們極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學習沒學好,足球也沒提好。”
“所以,我們把它定義為公益計劃。。。”,丁宇強調到,“計劃是自願的,孩子做不到這點,還是在家裡等著打工吧,即使打工,我們也要告訴他們,他們接受過教育,得到過兩個選擇!”
何慧英和沈德偉再次對了下眼神,都不說話了。
丁宇的語氣一直很平和,但是他知道二人不一定能接受丁宇的理念,這個理念糾結嗎?
看似矛盾,但是丁宇認為隻要找到標準,就像是那漏鬥選蘋果一樣,這就是規則,適者生存,也許成材率隻有1%,那丁宇也有一萬個有文化素養的球員,哪怕隻有千分之一,他也能組織起一千多人,成立50隻足球隊。
要知道十幾年後,華夏的足球運動員的注冊人數隻有8000人,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隻有8000人。
所以,總說華夏國足臭的,還是看看數據吧。
後期崛起的島國,注冊人數是67萬,所以,這麼看來。。。,國足還是挺爭氣的哈。。。
丁宇自信地估算,他的計劃,能成為注冊運動員的最少有五萬人,這不是成功嗎?
就算是淘汰率極低,剩下的九十五萬人最後沒有成為足球運動員,但是丁宇卻幫著他們的父母,培養了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孩子,而花費僅僅需要數千元,最多不到萬元的費用。
我們花錢給上百萬渴望見到一個新世界的孩子們一個希望,這就足夠了!
丁宇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給二人講了一遍,這不就是公益項目嗎?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