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半月, 雖然倭寇的線膛燧發槍遠距離之下對天策府的將士無甚大用,但是對藍田大營和豐台大營的將士卻是顯得殺傷力驚人。然而,雖然倭寇火力強悍, 但終究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通兵法, 又不懂排兵布陣, 時間一長,就不自覺地暴露了許多缺點出來。
吃了幾遍小虧後, 李明珠已經清楚這種新式火器的缺點了。儘管殺傷力強,但精確度不高,基本上很難擊中自己瞄準的目標,為了達成殺傷力,必須組成密集的人牆來集體發射火器。除此之外, 燧發槍發射後的硝煙很濃, 甚至達到基本看不清對手的狀況。
倭寇雖有十數萬之眾,但手持新式火器者不過約十分之一。一萬條槍聽起來不少,但真正投入到數十萬人的大戰場上, 可就沒有那種決勝負的功效了。
燧發槍在三十步的範圍內能輕鬆貫穿盔甲,李明珠派出天策府天盾營的將士手持大盾,護衛天弓營的將士, 在約五十步的距離內正麵對上倭寇的火.槍手隊伍。憑借堅硬的大盾、盔甲和鐵牢律的加持, 天盾營的將士完全可以任對方射擊一刻鐘, 然後再大喊一句:還有彈藥嗎!?而天弓營的將士則負責在天盾營將士的保護下, 向倭寇的火.槍手隊伍放箭, 乘機收割人頭。
同時,藍田大營和豐台大營的將士則避開倭寇火.槍手隊伍的位置,向其他方位的倭寇進行半包圍式進攻。
不好看倭寇人多勢眾,就必定兵強馬壯的模樣,實際上大部分倭寇連盔甲都沒有一件,隻是穿著由自家縫製的皮甲裝模作樣而已,又怎會是大周將士的對手呢?自然被殺得連連敗退。
就在這一片形勢大好之際,忽然傳來噩耗──紹興府被倭寇猛攻,南安郡王不顧勸阻,強行領兵出城與倭寇短兵相接,被大敗生擒。三千豐台大營將士和紹興府的四千兵丁皆死傷過半,靖江郡王的兒子李天璘和繕國公的孫子石光珠也身受重傷,而前南安老郡王則在驚怒之下撒手人寰。
李明珠等人還未消化到這個消息,就得知倭寇首領山本保利通見勢不妙,偷偷帶著還未死全的四千火.槍手和南安郡王直接上船出海回家,乾脆地把剩下來的數萬人馬都當成棄子了。
解決了那數萬棄子後,李明珠就收到一封來自山本保利通的書信。
書信裡大約內容是他偉大的山本保利通已經自立稱王,自號神武王。他兵多將廣,人強馬壯,船堅炮利,在海上有很大很大的一份領地,擁有無數島嶼,勢力如同初生的太陽一樣,蒸蒸日上……(忽略數百字語句不通的自賣自誇)重點是如果周朝想要贖回南安郡王,不單止要給一筆豐厚的贖金,還要嫁一個郡主給他英明的神武王做妻子。那麼,他除了會放回南安郡王,還會與周朝永結友好。
這封書信讓李明珠恨不得直接撕毀了去,然後立馬調動水軍出海滅了那厚顏無恥、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武王」。然而,事關當朝郡王,還是最敏感的異姓王,李明珠這李氏皇族的一員不得不捏著鼻子派人快馬加鞭把書信呈給皇上,之後按兵不動,等待來自京城的答複。
而皇上的答案?完全不需要猶豫,此刻如果南安郡王出現在他麵前,他恐怕是會立時命人把南安郡王淩遲處死,千刀萬剮,給他一代名人伯邑考的待遇──碎為齏粉,做成肉羹。
如此痛恨著南安郡王的皇上又怎會願意出錢和犧牲自家女兒和侄女兒來救這殺千刀的廢物呢!
難怪皇上如此生氣,草原上沒了匈奴和突厥這兩隻餓狼,甚至是鮮卑都不再是阻礙了,但卻是多了一頭鬣狗──哦囉斯國。
南安郡王這種廢物幫不上忙,還厚著臉皮的要去混軍功也罷了,居然連軍功都不懂混,連累數千將士之餘,還要被人活活生擒了!大周立國數百年都沒有聽到郡王被生擒,然後對方要求贖金與和親一事的!
據李斂傳回來的軍報,他已經率領燕北義從、天策將士和藍田將士成功製止了哦囉斯國對柔然的侵略,殺敵十數萬。不久之前,鮮卑王拓跋翳槐突發急病死去,接任鮮卑王一位的不是他的任何一個兒子,而是他的孫子拓跋子忠。據說,這位拓跋子忠的生母是周人,有大周的血統。新任鮮卑王拓跋子忠一上任,不顧族人的反對抗議之聲,向大周遞上了願意內附稱臣的奏章。如此「忠君愛國」之舉,自然大受皇上的讚賞,第一時間就接納了鮮卑的歸順了。
在知道此事後,李斂憶起自己曾經在東廠好像見過這拓跋子忠幾遍的。那時候,番子說他是久仰東廠博大精深的忠誠文化,特意從草原上千裡迢迢趕來拜師學習的。這種一本正經地說的胡話,李斂自然不會相信了。現在想來,怕不是小芝早早就打算扶持這拓跋子忠上位,頂替拓跋翳槐的鮮卑王位置吧!怕是拓跋翳槐的突發急病也與小芝、東廠脫不開關係。
眼見連鮮卑都歸順大周了,一向與大周關係最好的柔然也忙不迭地上旨歸附稱臣了,皇上龍顏大悅之下準了。
既然成為自己人,李斂自然義不容辭的幫忙趕走了哦囉斯國的軍隊,同時順手幫助拓跋子忠把鮮卑裡所有反對他的勢力都一一鏟除。從此之後,整個草原就是完完全全屬於大周朝,順利納入大周朝的版圖之內。
不過,哦囉斯國雖然退回興安嶺之外,但就如同草原上最令人厭惡的鬣狗一樣,不斷小規模出兵滋擾大周,一直想要從大周身上咬下一塊肥肉。隻不過,因為有李斂的存在,他和牛繼宗輪流帶著大軍把敵人狠狠地打回去。數次過後,好像被打痛了,哦囉斯國這才暫時安份下來。
皇上眼下最是顧忌哦囉斯國和那些不知道在策劃什麼陰謀的洋人,對井底之蛙的什麼勞子「神武王」和對害得他損兵折將的南安郡王可沒有什麼好臉色。而且,因為南安郡王的一意孤行,他的堂弟李天璘和妻弟石光珠可是受了重傷在身!有著堂叔靖江郡王在前朝的痛斥和皇後在後宮的默默哭訴,皇上想要心軟也是難。
南安郡王妃甫一聽聞自家丈夫成了階下囚,自家公公更是瘁死了,當場就暈了過去。醒回來後,第一時間四處求爺爺拜奶奶的請以往的老親、故交使力,還送了不少厚禮給朝堂上的百官重臣,望他們能幫忙把自家丈夫救回來。
然而,因著皇上這次罕有的龍顏大怒和軍方的怒火(平白損失了數千將士),沒有一個人敢當出頭鳥。
後來,還是吳貴妃之父、東閣大學士吳斌笑吟吟地收下南安郡王妃的重禮,親自進宮「勸說」了皇上幾句。
不愧是皇上身邊的紅人,有他的勸慰,皇上心情好了不少。至少,皇上軟化的態度通過畢雲傳了出去。
想要贖回南安郡王這個廢物回來?可以!但贖金和對方要求的郡主,就得由你們南安郡王府自行解決,朝庭和李氏皇族是絕對、絕對不會出的。
有了這可以贖回的態度就夠了!南安郡王妃喜出望外,回頭又讓人備了一份厚禮親自送往東閣大學士府裡,吳斌再次笑容可掬地收下了。
對於倭寇要求的三十萬兩白銀,南安郡王妃咬牙,狠心地把家裡的古董、首飾、田地變賣一部分,再回娘家借一部分也就能湊齊了。隻是,至於郡主方麵……
南安郡王府還真的有一位郡主,乃南安郡王和南安郡王妃的嫡女,因著中年得女的關係,自小就把她捧在手心上,要星星不給月亮,脾氣驕縱任性自我中心得很。一聽到要把自己嫁給南邊那些低賤的下等倭人,做「島主夫人」,這位小郡主就一哭二鬨三上吊,死活不肯嫁。她口口聲聲什麼就算是為了救親爹,都沒有狠心把女兒送去給人糟蹋的道理,鬨得連一向潛心禮佛的南安太妃也忍不住出來了。
得知自家丈夫死了,兒子還被捉走了,要把孫女嫁過去才能救回兒子,南安太妃差點忍不住就要撞柱跟自家丈夫一起去了。不過,為了兒子,她還是堅強地活下來。當然,之後不論是小郡主還是南安王妃都恨不得她死了算了。
兒子和孫女,南安太妃自然是選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