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爾伯裡城的情況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奧利弗麵前時,不經意地催生了一個連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想法。
——他想吞並奧爾伯裡。
既然他跟國王卡麥倫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他能保住自己和部下性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趁對方疲於應對王都裡的混亂政局時,儘可能地擴張自己的勢力。
萊納城是他發展的起點,也是他目前最重要的根據地,靠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較為充裕的耕地麵積,至少能達到基本的自給自足。
但也有著無法克服的硬傷。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過於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貧瘠的礦石資源,對城市的長久發展都是致命的限製。
要換做交通比較便利的其他城市,哪怕隻著重發展經濟,擁有中等武力捍衛,就能經營得很不錯了——格雷戈城就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這個念頭剛一浮現,奧利弗在短暫的驚訝後,就思考起了可行性來。
強攻城堡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萊納是因為太窮,才根本沒有修過像樣的外城牆:大部分城鎮區域靠的是萊納河這條天險的保護,四處城門更是破敗不堪。就算是經過修複的現在,也不可能擋得住稍微正規些的軍隊。
城鎮區域的劃分,也相當混亂:城堡四周雖然有著一人半高的內城牆,但離居民區實在太接近了,缺少能從高處觀看敵人動向的大片空地緩衝,顯然隻是拿來裝裝樣子,根本起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防禦作用。
之前鮮少有外敵入侵,完全是憑靠“貧窮”這層天然的保護色。
而一年裡連續死了八任領主的恐怖事實,更是讓萊納城了廣為人知的“被詛咒之地”。
奧爾伯裡城可就完全不同了。
儘管規模上是座登記在冊的納稅人口僅有1500多人的小城,無法和另一位鄰居格雷戈城比擬,但比萊納依然要強上太多。
讓奧利弗想都不想就放棄了強攻城堡的原因,就在於奧爾伯裡的城堡比起萊納的,可以稱得上是五臟俱全。
城堡設有高高的塔樓,城垛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狹窄的垛口。讓裡麵的衛兵可以通過縫隙,從從容容地朝下射箭。
而與他們的輕鬆完全相反的是,要想從下往上、將箭矢射進那石磚牆的一道道縫隙間去,那可不僅要考驗射術,更多是純粹得碰運氣了。
城堡下挖有近兩人深的壕溝,必須將壕溝填平、才可能接近城牆——但那也意味著進攻者將徹底暴露在守軍的射程之內,在填坑的過程中,肯定要折損不少人馬。
壕溝外再走一小程,則是一堵三人高的內牆,將城堡和城鎮區域清晰地分割開。
當大戰來臨時,平時納稅較多、或者具有重要技能和職務的“高等”平民,通常都會被允許進入內城,甚至進入城堡避難。
在進入前,他們還得補交一筆高昂的“避戰稅”:這筆稅金將被領主拿去支付給雇傭兵的薪水,好招募更多的戰鬥力來參與防禦。
而普通平民,則必須親身響應領主的征召了:不管多害怕,都要硬著頭皮拿起武器,設法跟隨騎士的指揮,儘可能地保護自己的家園。
當然,這指的是通常情況。
奧利弗不指望那群沒有念過書、也不像是做過任何長遠計劃,似乎隻想著快樂一天算一天的叛軍們按照常理做事。
考慮到可能出現亂拳打死老師傅的麻煩情況……
奧利弗若有所思。
果然,最便宜省事的方法,還是圍城。
畢竟叛軍全躲在城堡裡,就算不懂得使用前領主留下的那些武器,也至少能利用各項功能建築得相當完善的城堡本身,對外麵的軍隊進行防禦。
要正麵突破城堡的話,必須有大量攻城器械的支持:而那些器械,材料就已經造價高昂,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占用的還是他目前相當寶貴的木匠等技師工種。
就算能突破困難,把足夠投石車、盾牌、防護板、攻城塔和弩炮等工程器械製造好後,要將這些沉重又脆弱的家夥完好地搬運到奧爾伯裡城門前,就成了第二大難題。
哪怕選擇拆散了帶過去,就地拚裝……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大工程。
而且摧毀總比重建容易。
叛軍沒有長久經營的條件和能力,更沒有那樣的想法,因此才能肆無忌憚地消耗著物資,為宣泄怒火毀壞著曆任領主長期以來令人製造的勞動成果。
奧利弗卻不想要一座千瘡百孔、比曾經的萊納還要淒慘的城池,那還得花費他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重建。
要是能把損失降到最輕就好了。
當然,真要省事的話,奧利弗大可以嘗試用炸蛋去炸,或者親自戴著貓貓神的戒指、單槍匹馬地去衝鋒。
甚至要是再卑鄙些,還能利用這位看起來十分單純好騙的神祇,讓祂動用神力幫助自己。
但他並不打算這樣做。
這是萊納對外擴張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對手的實力也不強,正適合練手。
萊納的新軍隊必須儘快在實戰中鍛煉,而不是一昧地依賴他個人的能力。
他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幫上一把,但絕不準備大包大攬。
哪有讓神使親自衝鋒陷陣的?
奧利弗心安理得地想……最多是在出發前祈禱祝福,鼓舞一下士氣。
比起強攻堅固複雜的城堡的做法,還是圍困守軍、等待內部物資枯竭、自動投降比較實際。
糧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