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施耐庵,但《水滸傳》的故事,卻並非所有都是施耐庵原創。
事實上,《水滸傳》在成書之前,就已經有了關於宋江等人起義的記載,且版本頗多。
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大量的,關於宋江等人的故事流傳,而不同區域流傳的故事內容,在細節上也存在著頗多的差異。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然後寫成了這部恢宏巨著《水滸傳》。
現在,李凡要把這部作品帶到這個世界來了。
……
李凡還在書房裡整理稿件,蘇情、秦雨霖兩個丫頭回來了,秦烈、蘇易霖二老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不僅如此,鄭潔、梁生二人也來了。
很明顯,他們都是為李凡即將推出的新作品而來。
“姐夫!姐夫!”剛回到院子,秦雨霖便大聲的呼喚。
李凡無奈一笑,將稿件暫存好,起身走出了書房。
下了樓,剛走到院子,秦烈便說道:“聽說你小子三天之後,又要開始連載新的作品了,還是關於以古代起義為題材的。這類作品可不好創作,你小子隻要三天的時間構思,時間夠嗎?”
李凡哈哈一笑,說道:“倒是不隻三天的時間,我之前就大概的構思過了,這一次央視的王主任、劉主任他們來找我,倒是剛剛好。”
聽李凡這樣一說,秦烈等人均是點了點頭,蘇易霖又問道:“新作品叫什麼名字?可有想好?”
李凡道:“名字已經定了,叫做《水滸傳》。”
“《水滸傳》?”秦烈等人均露出疑惑的表情,很明顯,他們並不是太理解這書名的意思。
這的確是一個有些奇怪的名字。
鄭潔問道:“這‘水滸’二字作何解釋?”
“這個嘛......”李凡道,“大概、或許就是水邊、在野的意思。”
沒有辦法,李凡隻能用上“大概”、“也許”等字樣。
因為,“水滸”二字的確切含義,在前世就一直存在爭議。
“水滸”二字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一句。
這句話說的是,周部族的祖先古公檀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祖父,一大早趕著馬,率領族人沿著這條西來的河水之岸,走到岐山腳下。
這是周朝興盛的開端。
因此,有人認為施耐庵用“水滸”做書名,是為了將宋江等人的起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以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鬥爭精神。
但這種說法一直都存在爭議。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水滸傳》的原名叫做《江湖豪客傳》。
當時,施耐庵完成了作品《江湖豪客傳》的創作,對於書中的情節,施耐庵很滿意,隻是覺得書名欠佳。
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便建議將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十分的欣喜。
“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實在是非常的妙哉。
於是,施耐庵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同樣的,這種說法也同樣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