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賣刀”與“東郭鬥武”兩個故事都是前奏,下一個故事才是高朝。
那麼,下一個故事是什麼?喚作“智取生辰綱”。
梁中書為了給嶽父蔡京賀壽,搜刮了十萬貫金珠寶貝,命楊誌送往東京,號稱生辰綱。
楊誌為防盜賊劫奪,建議挑選十名軍士,扮成普通商客,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
他得知府中謝都管以及兩位虞候也要一同前往,又提出一路上所有人,都要聽他指揮和調遣的條件。
梁中書一一應允。
就這樣,楊誌帶領著軍士,秘密押送著生辰綱上路了。
赤發鬼劉唐得知了這一消息,認為生辰綱是不義之財,便有意劫取。
生辰綱是梁中書搜刮而得的十萬珠寶,然後送給蔡京的壽禮,也的確是不義之財。
隻是,劉唐知道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劫取生成綱的。
他久聞托塔天王晁蓋的名聲,便到鄆城東溪村投奔晁蓋,想請晁蓋一同劫取生辰綱。
在劉唐投奔晁蓋的時候,智多星吳用也出現,三人均有意劫取生辰綱。
但是吳用認為,僅僅隻是他們三人還不夠,還需要再尋幫手。
吳用尋找的幫手,乃是居住在梁山泊邊石碣村住,日常以打魚為生的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吳用親自上門邀請阮氏三兄弟,最終說動了阮氏三兄弟。
晁蓋、吳用、劉唐、阮氏三兄弟在晁蓋家中齊聚,而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找來。
來者覆姓公孫,單諱一個勝字,其目的與劉唐一樣,也是邀請晁蓋一起劫取生辰綱。
於是,劫取生辰綱人又多了一個人,公孫勝。
晁蓋、吳用、劉唐、阮氏三兄弟、公孫勝七人商議劫取生辰綱的對策,智多星吳用想了一個計策,決定智取。
楊誌押送著生辰綱率領眾軍士,在趕赴東京的途中,楊誌催促軍士在天氣正熱時趕路,以致軍士們心中全都頗有怨氣。
他又不會安撫,遇到軍士懈怠,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更激化了他與軍士之間的矛盾。
路經黃泥崗時,眾軍士不顧楊誌勸阻,執意到鬆林裡休息。
楊誌知道黃泥崗並不太平,打罵軍士,想讓軍士們繼續趕路,然而這一次軍士們鐵了心要休息。
楊誌無奈,也隻好讓軍士們休息了。
而這個時候,來了七個販棗的商人,也到崗上休息。
這七個販棗商人,自然是晁蓋、吳用、劉唐等七人所扮。
楊誌見對方隻是販棗商人,便放鬆了警惕。
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漢子,挑著一付擔桶,裡麵裝的是白酒,說是要挑出村去賣。
眾軍士見了,便是湊錢買桶酒喝,楊誌連忙阻止,他擔心酒裡放了蒙汗藥之類的東西。
軍士們悻悻不已,隻得作罷。
晁蓋、吳用、劉唐等七人扮作的販棗商人,這個時候卻是買了一桶酒,喝了。
不僅如此,劉唐扮作的商人還看準時機,舀了另外一個桶裡的一舀酒來喝。
眾軍士見販棗商人喝了一桶酒沒事,在剩下的一桶裡,舀了一舀來喝,也沒事,便不顧楊誌的反對,說什麼也要買剩下的那桶酒來喝。
販棗商人們買酒喝的場景,楊誌全都看見了,見販棗商人們喝了酒都沒事,剩下的那桶酒,販棗商人們也喝了一舀,沒事,也就不再堅決製止了。
最後,見軍士們喝得爽快,他自己也忍不住的喝了一舀。
然而,喝了酒的軍士們很快就紛紛倒地,楊誌自己也倒地了,他這個時候才知道上當了。
然而為時已晚,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生辰綱被人劫走。
原來,那挑酒來賣的漢子叫做白勝,剛開始的時候,兩桶酒都是好酒。
七個人先喝了一桶,劉唐又找個機會,揭起另外一個桶的桶蓋,又舀了一舀喝,且故意要楊誌和軍士們看著,消除了楊誌和軍士們的戒備心。
之後,吳用借故去了一次鬆林,取出藥來,抖在舀子裡,裝作要舀另外一桶酒喝,把舀字伸進桶裡時,藥已攪進了酒裡,假意舀出半舀要喝,白勝劈手奪過舀子,將裡麵的酒重新倒在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