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書迷們都在為碧瑤之死而感傷,但因為還有一絲希望的存在,所有的書迷們又堅信,碧瑤一定能夠複活。
他們相信,古庸不會讓碧瑤真的永遠死去,在不久之後,碧瑤一定能夠複活。
他們不停的這樣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碧瑤一定能夠複活,這既是一個希望,是對碧瑤的祝福,也能夠讓自己不再那麼感傷。
這樣的效果還不錯。
碧瑤死了,估計就認為碧瑤已經死了,但另外一個愛著張小凡的女子還在,《誅仙》的故事也還在繼續。
張小凡墜入魔道,化名為鬼厲,成為讓人聞之色變的“血公子”……
故事比之前更加精彩,書迷們也漸漸把對碧瑤的感傷,放在了心底。
隻在心裡的最深處,期盼著碧瑤能夠早點複活。
碧瑤對張小凡癡情一片,而隨著連載的繼續,書迷們漸漸發現,陸雪琪對張小凡的癡情,並不在碧瑤之下。
隻是,陸雪琪更多的,隻是把對張小凡的癡情放在心底。
……
《誅仙》在不斷連載,而在連載了這麼長的時間之後,外界對起點華文網已經頗為熟悉了。
也明白了古庸推出起點華文網的真正目的,打造一個專門用於連載的專業平台。
古庸把這種在網絡上連載的,稱為“網絡”。
而古庸在微博上連載的第一部,《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便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部網絡。
《誅仙》則是第一部仙俠網絡。
當然,也不是所有在網絡上連載的,都叫做網絡。
比如,李凡通過微博連載的,《封神榜》、《西遊記》、《水滸傳》等,就不能稱之為網絡。
簡單來說,網絡的語言風格和語法運用,會比較直白一點。
外界通過古庸的這些解釋,再結合起《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誅仙》這樣的作品一領悟,也基本上明白了古庸對“網絡”的定義。
因為古庸巨大的影響力,和《誅仙》這部作品的成功,網絡這種說法,很快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
時代文學獎、文學協會等官方部門,也同樣給予了承認。
楊啟銘還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對網絡的看法。
在楊啟銘看來,古庸對網絡的定義,是十分準確的,也是符合時代發展的。
並且還預言,網絡化將會是今後發展的一個趨勢。
另外,楊啟銘還給予了《誅仙》這部作品高度的評價,稱其會是一部一舉開起網文時代,且擁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義的作品。
他還對《誅仙》中的一些人物進行了點評,除了對主角張小凡的點評之外,楊啟銘還認為周一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
從目前來看,周一仙的身上有著很多的謎題,不知道在以後,作者古庸會不會揭開這些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