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連串的背景旁白介紹之後,說到了三個人,劉備、關羽和張飛。
整部《三國演義》的故事,在黃巾之亂的背景之後,便是從這三個人開始的。
招兵告示張貼在涿縣城門口。
圍觀群眾中,有一位紅臉大漢,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叫做關羽。
關羽是河東解縣人,因在家鄉殺了豪強,流落到涿縣,以賣綠豆為生。
人群中還有一青年看了榜文,歎了一口氣。一個黑臉大漢見了,向歎氣的青年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反在此長歎,何為大丈夫?”
那個歎氣的青年名叫劉備,二十八歲,本是漢室宗親,幼年喪父,跟母親流落涿縣,靠編席販屨糊口。
黑臉大漢則叫做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張飛在本地開肉鋪,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他常將賣不完的豬肉放在一口井裡,蓋上磨盤,揚言誰能挪開此磨盤,可以任取井中肉。
有人到張飛的肉鋪來買肉,夥計卻拿不出肉,關羽走過來將磨盤挪開,儘取井中豬肉分於眾人。
張飛得知,想和關羽分個高下,兩人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被一旁的劉備拉開。
張飛與關羽一番打鬥之後,均覺得對方本領不凡,暗自佩服。
劉備則見二人均是本領高強,欲與兩人結交一番。
一番交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同到了張飛的莊園中,酒菜上桌,三人暢飲敘談。
三人越是敘談,越是感覺誌同道合。
張飛莊園的後院中有一桃園,此時花開正盛。
三人在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焚香而拜,結拜為異性兄弟,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三人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李凡在劇本裡,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的過程,稱之為“桃園三結義”。
史曉風、馬舟、井青雲等人,看完了“桃園三結義”的劇本,忽然猛的雙手一拍,嘴裡大聲的連喊了幾個“好”字,全都顯得非常的興奮與激動。
史曉風興奮的說道:“好!好啊!好一個‘桃園三結義’!李凡先生,這實在是太好了!”
馬舟、井青雲等人同樣顯得興奮,紛紛出聲表示“桃園三結義”的情節,實在是寫得非常的好。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的興奮?
原來,“桃園三結義”並非曆史上真實的故事,而是《三國演義》這部作品虛構出來的。
在真實的曆史上,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關係,雖然恩若兄弟,卻是並沒有結義。
而且,三人的年齡關係應該是關羽最大,其次是劉備,然後是張飛。
“桃園三結義”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卻是站在真實曆史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關係極好的基礎上的,並非完全杜撰。
而三人結義的故事十分形象、生動、傳神,為枯燥的曆史事件增添了無數的色彩,這樣的故事拍攝出來,將會極為的有吸引力。
也難怪史曉風、馬舟、井青雲等人,會如此的興奮和激動了。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