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收拾完碗筷,也走進書房。她也想看一看,今年的小組賽第1輪都有些什麼作品。
走進書房後,卻看到段勇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似乎正在發呆。她不禁有些奇怪,“丈夫明明很喜歡詩詞的,怎麼看詩詞還看得發呆了?”
“阿勇,你乾嘛呢?”妻子走上前去,拍了拍段勇的肩膀說道。
段勇的思緒被妻子這一拍打斷了。他看了看妻子,輕歎一聲,說道:“沒有什麼,隻是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
“一首詩能夠讓你想起以前的事情?”妻子聽後反而更加疑惑了,說道:“什麼詩?讓我看看。”
“就是這首,叫做《憫農》。你看看吧。”段勇指著電腦說道。
“嗯,是李凡的詩,這個人我知道。他以前的那些詩我都挺喜歡的。”妻子說完後,將李凡的這首詩讀了一遍。
“咦,這首詩很簡單,卻怎麼?”她不禁又連續讀了幾遍。讀過之後,隱隱在心頭有了一種什麼感悟。她這個時候,也明白丈夫剛剛為何會發呆了。
丈夫是農村出生,應該是想起以前在老家種地時的場景了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她現在突然明白,丈夫為何會就她和孩子浪費米飯的事情,一說再說了。
她以前很不理解,丈夫為何會對浪費一點米飯那麼在意。現在她似乎明白了。
幾年都想不明白的事情。現在卻通過這麼一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詩,想明白了。
也許,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吧。
全國,被這首小詩的魅力所征服的人,遠遠不止段勇和他的妻子。
許多人讀到這首詩,都忍不住反複吟誦、品味。豔陽高照,農人的汗水侵濕了腳下的土地。又都有誰知道,飯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樣的來之不易。
也許,我們平時真的是太浪費了。這一刻,全國有許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
《憫農》是前世唐代詩人李紳的詩。這首小詩簡單、通俗,在璀璨如星河的唐代詩苑中,並不是最耀眼的存在。
然而這首小詩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被人們吟誦、品味。千百年來,一直傳誦不衰。
現在,它到了這個世界,也必將被這個世界的人,繼續傳誦……
……
京城,某住宅公寓。
鄭潔反複的吟誦著這首詩,聲音越來越低沉。這首詩給他們這個年紀的人帶來的感觸,顯然比那些年輕人更深。
良久,他才歎息一聲,“現在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其中的幸酸呢?”
……
省城。
唐權、謝鵬兩人讀到這首詩,也勾起了心中的回憶。他們也是農村出生,也曾在地裡辛苦勞作。雖然那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這首詩還很輕易的觸動了他們。
蘇情正在收拾東西,她明天就得去三聖鄉中學報道了。原本她是沒打算在家裡呆這麼久的,但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呆到了現在。
看看時間,已經7點了。
“不知道他今天的詩,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蘇情一邊喃喃,一邊登陸華國詩詞協會官網。
“憫農?”蘇情將詩讀了幾遍,眼圈有些微微發紅,“這是他真實的感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