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邵所說的問題,確實是改革變法中的難點,她前世的曆史中所主持的差不多的變法,其中銀兩的問題就成了最大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白銀主要來自對外貿易,國內白銀產量很少。
還有白銀產生的問題有很多,當時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火耗銀”事件,產生這個事件的原因就是因為官員貪腐,剝削百姓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官員的問題會由太子和首輔楊廷和解決,她現在要的是糾正裴邵給在場的學子灌輸的錯誤思想。
對於薛夷光說回答的話,裴邵原本洋洋自得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變法能夠推進到現在這個地步,不可否認,不管是太子,楊廷和還是支持變法的官員,腦子都很正常,竭力找到解決反對一係提出的所有問題的方法,白銀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前幾日當太子和楊廷和提出由朝廷製定統一的糧食收購價格,以白銀交換,讓白銀在大魏流通時,當時以齊國公為首的二皇子一係便反對過,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大魏國庫中的銀子並不多。
但是太子也很快給出了解決的辦法,他已經在倭國找到了銀礦,而且開采量基本上足以夠大魏使用。這個時候,眾人才明白,為什麼太子兩年前不顧眾人的反對非得要攻打倭國的原因。當時太子給出的攻打倭國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倭國沿海有很多流寇為倭國人,他們經常騷擾沿海百姓,打劫海上的船隻,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哪裡用得著攻打倭國。
而且倭國不過是彈丸之地,物資貧瘠,對於大魏來說根本就沒有出兵的必要,但是太子堅持,如今看來,太子當初的決策便是為了這倭國的銀礦,試問誰又能知道倭國這麼小的地方居然會有一座那麼大的銀礦。
裴邵被薛夷光拆穿了臉色不好,他知道他若是用齊國公當初反對太子的理由反駁薛夷光,隻會更丟麵子,所以隻能道:“自古以來,變法很多,可是真正能增強國力的又有幾次?大多數的變法都隻會讓百姓負擔加重,苦不堪言。”
其實,以齊國公府為代表的權貴大族之所以會反對變法,是因為變法觸及了他們的利益,比如清查丈量土地等等,太子變法是為國,為百姓,而這些人反對卻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薛夷光聽到裴邵的話,嗤笑道:“裴世子這是沒話說了吧。變法的情況到底如何,咱們舉個例子就知道了,如今新的賦役合一法在廣平府邯鄲縣就已經施行,邯鄲縣的賦役種類繁多,包括下稅,秋糧,馬草,驛傳,種馬草料,均徭,裡甲等各項折銀一共是兩萬五千零四十九兩,分彆根據優免中地,無憂免中地,寄莊加倍中地等等,當然丁戶也分幾級不等,通過折算這每畝耕地向朝廷繳納三錢到一兩銀子不等,每丁向朝廷繳納一錢銀子到九錢銀子不等。”
“諸位試看,原本的徭役都以繳納銀兩取代,再有朝廷雇人履行徭役,如此化繁為簡,諸位可根據自身所在家鄉的情況試想,以邯鄲縣的征收標準,這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嗎?在我看來,這不會,這隻會幫助百姓減輕負擔。”賦役合一是大勢所趨,化繁為簡更是大勢所趨,賦役合一絕對是進步的創舉,隻是在於執政者能不能用好官員,隻要各地的官員不以其他各種名義多向百姓加稅賦,賦役合一絕對是在幫助百姓減輕身上的負擔。
齊國公府等權貴不同意,甚至一些官員都極為反對的原因,是因為這項政策觸動了他們的利益。賦役合一的實行,使原來的“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朝廷直接收稅,致使底層官員無法貪腐,這些人自然不願意。
也正是因為如此,前世的曆史中有很多官員甚至開始出現鞭外鞭,條外條,給百姓有加賦稅,使得百姓的負擔加重。
所以,方法是好方法,隻是實行的人是混賬,這才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針對這一點,薛夷光覺得“養廉銀”是個好辦法,養廉銀就是高薪養廉,這在她前世的時候很多國家都開始實施,在大魏當然還需要一點一點來,其實大魏官員的俸祿不算低的了,隻不過在薛夷光看來還是要再高,廉潔是畢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她當然相信有高尚廉潔的人,但是大多數的官員還是需要物質生活保障的,這是人之常情。
薛夷光舉出的例子,讓在場的學子們開始換算成自己家鄉的情況,發現確實如此,如果按照薛夷光給出的數字折算他們家鄉的情況,這種變法確實是對百姓有益的。
聽到那些學子的討論,其實薛夷光不得不說,還沒有中舉的學子們比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單純太多,最起碼很多人是真的懷揣治國報國的理想的,而不像是一些為官多年的官員想到的從沒有國家,隻有自己的利益。
裴邵看著越來越多的中立舉子倒向薛夷光那邊,心中自然氣憤,他覺得薛夷光是他的克星,凡是有薛夷光在的地方他總是那麼倒黴。今日裴邵來參加詩會,為的便是拉攏這些中立的舉子,在會試上答卷上讓這些人反對變法,從而讓景祐帝看到,決心廢除變法。
但是情況事與願違,薛夷光的出現搞砸了這一切,這讓根本就沒法和二皇子還有自己父親交差,裴邵如何能不氣?
不過對於薛夷光來說,臉上卻露出了笑容,其實太子的變法中沒有漏洞嗎?當然是有的,即便是聖人也有過錯,更何況是太子?再說太子的年歲並不大,會出錯這很正常。但是他們要的討論是積極的,而不是像裴邵這種惡意的抹黑。對變法有顧慮,有疑問,甚至是反對的都可以提出來,但前提是真的為了百姓,真的為了大魏,而不是為了一己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