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遊終於站在了屬於自己的田地上。
他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用上終於兩個字,隻是站在標識地界的田石前,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荒野,深覺自己的穿越生活實在是過於充實了。
不過短短幾日時間,放在他前世都不夠找齊資料剪出視頻的,他卻已經完成了斬熊、還債、結友、得贈、捐錢、擒蜂、行商準備等一係列操作,強到令自己都有些害怕。
可如果說人際關係、心思忖度以及個人膽勇,逼一逼秦遊還是能支棱起來的。但種田這事,秦遊是真不會啊!
秦遊後世生活的年代種田都成了夕陽行業,上麵三天兩頭發文件要求保耕地紅線,種過地的年輕人不說比大熊貓珍貴吧,那也差不離了。
而且就算是實踐經驗豐富的年輕人,接收到的也是集約化、機器化、通過科學手段培育出高產抗病的良種、因地製宜使用化肥的教育。
真把這些專業人才扔到這個農業作風粗放的時代,估計比他強的也有限。
而且這地,也過於大了吧……
秦遊記得漢朝在武帝朝後便是實行二百四十方步的大畝製。即每畝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
如今腳邁出一次稱為跬,一左一右交替一次叫做步。成年男子一跬大致等於他前世的0.65米,一步就差不多是當世的六尺,約為1.38米。
這樣一大畝的麵積換算成他習慣的單位,那就是四百多平方米。秦遊現在名下有十五畝,那就是近七千平方米。
再努力一點,就有一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了!
秦遊目光呆滯地盯著自己腳邊的低矮三角石碑,左手無意識地揪著手邊沒有被焚儘的草杆。
原來所謂的生田,就是一把火把無人耕種野地上的草給全燒了啊。
“見鬼,居然在漢朝見識到了刀耕火種。”秦遊使勁搓著粘連在指腹上的草木灰,在心中暗罵一句。
不過罵歸罵,地還是要種的。不然等著天氣逐漸暖和,田地化凍,地裡那些野草必定是死灰複燃,地裡這一層厚厚的草木灰就白瞎了。
雖然秦遊現在不缺錢,也有信心讓自己今後不缺錢,但對於一個把吃了嗎刻進基因的炎黃子孫,名下有這麼一片地卻空著,和犯罪沒區彆。
在秦遊眼中這片田已經足夠大了,但對馮旗馮恒這兩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少年郎來說,也不過瞬息的功夫。
兩個人替秦遊這位大兄巡視完了田地,便風一般回轉到秦遊身邊,馮旗十分嚴謹認真地說道:“大兄,我已經看過了,四周的田碑都好好的,沒有被挖掘移動的跡象。”
馮旗這麼認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個年代的糧食產量低到慘不忍睹。秦遊曾經為了剪輯視頻,在查資料時看過一篇論證秦漢糧食畝產的論文,深深記住了那個經過換算後的數字。
每大畝約60公斤。
還不到後世高產糧食的零頭。
恐怕後世那些高產良種隨便往田中撒看天長也不止這麼點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