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藉的臉皮到底還不夠厚,被他大哥調侃兩句,就紅了臉。
“我沒有……”
陳蘊賢搖頭失笑,“有沒有也不重要,去陪你林妹妹吧,等朝廷封印,你就沒時間了。”
聞言,陳蘊藉微愣,“啊?為什麼?”
他之前見黛玉,還說要等朝廷封印才有時間陪她,結果到了他哥這裡,直接反過來了?
“明年就是大比之期,你有把握拿下會元、狀元嗎?”陳蘊賢道。
鄉試還隻是麵對一個省的競爭者,陳蘊藉雖然拿下了解元,可也不敢說自己天下第一,要不是他大哥給他押題,他想拿下解元,也沒有那麼輕鬆。
相較於殿試,會試要更難一些,殿試沒有落榜,隻是考試之後確定最終的排名,而會試要麵臨的是全國的競爭者,陳蘊藉的壓力也不小。
“有點懸。”陳蘊藉誠實的道。
陳蘊賢道,“既然明白實力還不夠,那就朝廷封印的這段時間,待在家裡跟我學,你能不能在大比上奪魁,就要看你的決心了。”
決心?
陳蘊藉當然有決心,“我明白了,大哥。”
“明白了就回去吧,”陳蘊賢頓了頓,“不要去刑部那邊湊熱鬨。”
陳蘊藉愣了愣,乖乖點頭,“我知道了大哥。”
回到家,陳蘊藉便寫了封帖子送去林府,林如海雖然在衙門,但他堂姨也可以當家。
他和黛玉已有婚約,隻要舉止注意些,倒也不需要避諱什麼。
接到陳蘊藉的帖子,宋雨婷就叫了黛玉來,問她要不要去。
黛玉雖然疑惑陳蘊藉怎麼這麼快就有了空閒的時間,可能跟陳蘊藉出去玩兒,她向來不會拒絕。
“當然要去,父親那邊……”
“你父親向來中意蘊藉,不會阻攔的,你隻管去吧。”宋雨婷笑著道。
次日,陳蘊藉便來接黛玉。
“想去哪裡玩兒?”陳蘊藉問她。
黛玉想了想,道,“張姑娘的學堂建的如何了?”
“莊子上的管事聰明,沒有建新屋子,花錢買了村子裡空置的屋子,擴建了一下,張姑娘起居的屋子已經弄好,前日就從莊子上搬了過去,隻學堂還在修。”陳蘊藉道。
黛玉自幼就在家裡讀書,對學堂很好奇,“我能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走吧。”陳蘊藉帶著黛玉到了莊子上。
管事立馬來迎。
“二爺。”
“學堂建的怎麼樣了?”
“回二爺,一切已經準備妥當,隻是村子裡的人,對張姑娘教書的事,有些抵觸。”
陳家名下的莊子對農民都很寬容,沒有剝削和壓迫,他們的生活雖然比不上富裕的商賈,但養活自家的人不是問題,每年手裡還能餘一些錢。
陳家是書香門第,也鼓勵人讀書,如果有人願意讀書,陳家還有資助,因此說是陳家的莊子,其實村子裡也有不少人讀過書,也識文斷字。
隻是陳家的資助也很有限,不可能像資助自家族人一樣,承擔他們一切的讀書費用,因此村子裡這些人,也隻是識文斷字,可要考科舉,水平就不夠了。
越是讀過書的人,就越是有一股優越感,自覺與彆人不同。
陳蘊藉淡淡的道,“把我之前定的規矩通知下去,將家中十四歲以下的孩子送去讀書,家中租田可以隻交一成租金,不用交束脩。”
“可是……二爺,”管事有些猶豫的道,“不交束脩,還減免租金,莊子上的收成,恐怕會入不敷出啊。”
作為莊子上的管事,如果收成很低,他是要負責任的。
“這是我的決定,收成不好,也不怪你。”陳蘊藉歎道,“雖然我是想幫張姑娘一把,但我也不是做慈善的。”
他名下莊子上的這些百姓,就是他人才的供源,不說能全部為他所用,隻要有十分之一,那也夠他使了。
雖然大哥說要一力承擔得罪全天下士族的責任,可這個主意畢竟是他出的,陳蘊藉還是想為他哥哥做些什麼。
如果惹怒了這些士族,他們不肯入朝為官,也得有替代的人。
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光是莊子上培養人才,肯定是不夠的,陳蘊藉還要想彆的辦法。
管事當然不知道自家爺們要乾什麼,但他麵前這位少爺再怎麼年輕,那也是舉人老爺,心中自有溝壑,他隻要按吩咐辦事即刻。
“是,老奴這就安排下去。”
陳蘊藉牽著黛玉進了莊子,“餓了沒?”
“路上一直都在吃糕點,還不餓,”黛玉跟著陳蘊藉在堂屋坐下,問道,“蘊藉哥哥不惜代價讓莊子上的孩子們讀書,可是有什麼打算?”
“打算是有,但暫時還不知道有沒有成效,先讓張姑娘教吧,如果有用,再說。”陳蘊藉給黛玉倒了杯茶,道。
黛玉喝了口茶,想起一件事,“蘊藉哥哥可還記得薛家?”
“惹了人命官司的那個?”陳蘊藉挑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