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郡城不同,郡城內除了郡守,還有各種權貴,大小官員。
而大祭司這邊,他就是唯一的主人,對待領土內的所有人,都有絕對的生殺大權。
這種統治,比青城郡守統治的還要高壓,在蘇祁安和青城郡守在郡城廝殺時。
陳到的三團,基本沒有受到任何阻礙,配合先前潛伏進入的兵士,沒費多少力,十分輕鬆將其拿下。
潛入人員在大祭司城內的發展,比郡城還要好,陳到的入駐,甚至都不用他怎麼派兵。
就有被策反的土著,親自帶隊,替陳到維護當地的治安。
所以,大祭司地盤管理,是比較輕鬆的,當然對於這塊地,蘇祁安並沒有放鬆警惕。
該外派的管理人員,一個不落的隨著擴軍的第三團,迅速到位。
因為大祭司地盤有些大,有兩三個郡城那麼大,光人口都有十多萬。
除了一個中間的大祭司城外,其餘的地盤,和小祭司管轄一樣,都是運用簡單的數字劃分。
為了方便管理,蘇祁安將大祭司的地盤,重新劃分五個城。
為了不使當地土著感到混亂,依舊延續之前的簡單編號。
從一號城到五號城,每一城都有三團下屬的一個營駐紮。
每一號城下,以鄉村二級劃分,由戶長、保長管理。
同時,大祭司的各種財產該充公充公,土地重新劃分,廢除奴隸,開設掃盲班,鄉村內的民兵,有適合的土著,組建起來。
可以說,隨著陳到的三團到來,大祭司的地盤變化,那叫一個如火如荼。
有變化,當然同時也有一些風言風語,說陳到的一個團,管轄這麼大的地盤,如果有什麼異心,怕會對蘇祁安不利。
這樣的風言風語,時不時就會傳到蘇祁安耳邊。
想想也是,陳到跟隨蘇祁安多久,而且他之前好歹是國公之後。
先給他脫罪籍,而後又讓他擔任三團長,現在又讓他單獨管轄大祭司的所有地盤。
這種權利帶來的誘惑,很難不讓人產生異心。
這種擔憂是有些道理,但蘇祁安卻是一笑了之,他什麼都沒說,默默的從身後書架上,拿出一大疊書信。
這些書信,全是陳到踏入祭司城後,每日都會和蘇祁安彙報所見所聞,以及他按照蘇祁安下達命令舉措的完成度有多少。
這些可不是蘇祁安要求的,而是陳到自覺給蘇祁安的
通信。
一些原本還有議論的都尉,一下子失了聲,說著幾句附和話,轉身離去。
蘇祁安用人,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便自己所用之人出問題,那也是自己對下級的管理出了問題。
沒有完善的製度,沒有走進下層兵士的心。
因此,才會在軍隊的下層建立兵士委員會,每個班都有兵士委員會的骨乾。
這也是蘇祁安如此放權,敢讓陳到幾位團長,帶兵駐紮外地的原因。
不誇張的說,即便沒有陳到的主動書信往來,這些基層的兵士,就是蘇祁安最好的眼睛。
一旦陳到,或者其他什麼人,想要帶兵反他一擊,往往還未行動,多半就會被其他手下給控製起來。
不僅是在軍隊上,當地人口的管理中,蘇祁安派出的保長、戶長,乃至千戶長,都是通過蘇祁安定期開展培訓班,結業的人。
這些人的想法,第一點就是擁護蘇祁安下達的一切命令。
他們會帶著蘇祁安的想法,深入各個鄉村基層,組建起完善的基層組織。
這組織就和在東山村,李小妹的婦女會差不多。
他們向上,隻有對蘇祁安負責,會定期通過通訊連,彙報自己管轄地方階段性工作。
而東山軍,無論規模擴大多少,他們隻負責各自城的安全、治安問題。
至於城內管理,東山軍是無權過問的。
軍民管理分離,是蘇祁安又下達的一項新的命令。
隻有完善的體係,才能讓蘇祁安穩坐釣魚台,並不擔心手下出什麼亂子。
蘇祁安對陳到的信任,讓陳到玩命相報,即便沒有這些風言風語,以陳到的表現,他也不會做出什麼背叛之事。
隨著蘇祁安的一條條命令的下達,整個青城郡,都以他方向而緩緩發展。
這種平穩的日子過了有一個月,被州城來的消息給打破。
這次州城來了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蘇祁安推薦吳用,成為新任郡守這事算是通過了,準確來講是代郡守,還有三個月的考察期。
而壞消息則是,蘇祁安占了大祭司的地盤,導致祭司聯盟十分不滿,已經集結五萬土著,由元老祭司帶隊,正朝著青城郡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