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手下軍隊戰力如何,各位都清楚,就算手裡有精銳土著,但和東山軍相比,卻是碾壓,可這次蘇祁安開放招募,我們的人成為其中一員,同樣也會將這種提高戰鬥力的方法帶回來。」
「難道你們沒發現,蘇祁安這次放開,就是對我們的一種幫助,要是換做李康,手裡有這樣的軍隊,不得狠狠玩命打壓我等。」
「而蘇祁安對我們多少有些坦誠,這種氣度就不是李康能比的,所以,以後在交州,這交州之主,隻有蘇祁安。」
二元老這回答,大元老、三元老都便是默認同意。
如此年紀,不僅擁有過人才智,手中有強大戰力軍隊,又懂得恩威並重,而且如此有氣度,這樣的人與李康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他們貴為元老,雖然有些老了,但還沒到人老眼花地步,知道關鍵時刻如何站隊,真碰到能夠助他們一臂之力的,該抱大腿的,就得抱大腿。
有了交州三位元老的背後支持下,這次全交州征兵,可是相當順利。
報名者達到四五萬,可最終錄取的隻有四五千,可謂是優中選優。
第三師的成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礙於第三師有一半以上都是新兵,而且本身戰鬥力不強。
蘇祁安決定,以原先東山軍的三個團為骨乾,重新組建三個師。
首任的三位師長不變,依舊有蘇勇、宋彪、陳到三人擔任。
這次除了擴充成立了三個師,二猛指揮的騎兵團,同樣的得到了升級,雖然命令為騎兵師,但本身騎兵隻有三千人。
並非蘇祁安不想一下子擴大到一萬人,但招募騎兵不像步兵那麼簡單。
能成為騎兵的,馬上功夫是基本,如果連駕馭戰馬都做不到,就更彆說在馬上交戰、反擊了。
大涼比不了北方大榮,大榮民族,天生在馬背上長大的。
而涼人擅長騎射者很少,這些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才能搞的玩意。
而且培養一個騎兵的花費,就趕上三個步兵了,如果是重甲騎兵,起碼是十個。
蘇祁安哪怕手裡再寬裕,也不可能如此花銷,因此在經曆過層層篩選下,隻招募了兩千騎兵。
這些新兵,短時間發揮不了作用,還得讓二猛的老兵們,好生訓練培養,這周期可短不了。
雖然隻有三千人,但蘇祁安自然大方給一個師的編製。
編製先在,人日
後在招募,三千人可不是蘇祁安就能滿足的。
二猛自然知道蘇祁安的想法,這是對他的一種信任。
二猛在心裡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都不會給蘇祁安丟臉,一定訓練出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騎兵師。
這次的改革軍隊,招募新兵,起碼持續了半月有餘。
隨著三個步兵師、以及騎兵師的建立,現在的蘇祁安,才有麵對無論哪一州的威脅,都有自保之力。
遙想兩年多之前,初入交州,手裡滿打滿算不足兩三千人,到現在總共三萬五千人。
雖然並非能稱霸一方,但現在也不是任何人想動他,就能動的,在動之前還得思考再三。
這還隻是蘇祁安手中的主力軍隊,以交州兵的名義坐鎮交州。
而交州六郡以下的縣級地方,民兵組織,蘇祁安從未解散。
民兵是保護地方百姓安全,維護地方秩序的主力。
在蘇祁安的規劃中,交州兵是正規軍隊,隻有在爆發大的戰事,才會出動交州兵,而地方的摩擦,匪患等等小規模的戰事,由民兵和當地衙役共同負責。
這樣一來,不僅能很好地解決軍隊和民兵之間的分工,不像李康統治的時代,衙役和軍隊的管理混亂。
真出了什麼事,雙方互相推銷責任,因此完雙方積極性不高。
而在蘇祁安的改革下,將二者做了明確分工,不僅減少了雙方的摩擦,更能調動對方積極性。
隨著一條條的政令下達,原本因為交州一戰,搞的有些人心惶惶,漸漸的,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甚至比往日還要好,一旦出了任何事情,都有相應官員負責。
沒有出現一例像過往時候,官員推諉,擺爛,躺平不負責的事。
在他們背後,都有一係列嚴苛的賞罰製度在監管他們。
在這種運作之下,交州以驚人的速度恢複過來,各郡、縣出現了往日難以看到的繁華,一切都在欣欣向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