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2 / 2)

我想著甄費一家遭際令人唏噓,不願甄姑娘剛好些,又被舅舅騙了,方才便瞞下了此事沒有說。還請太太、姑娘饒過我自作主張。”

賈敏聽了,點頭道:“你這樣處置極妥當。既是封氏還在,不妨再尋訪封氏幾日,實在尋不到人在做打算。”又道了辛苦,讓其下去了。

次日,黛玉吩咐給英蓮做的新衣裳便得了,英蓮換上之後,越發顯得水秀出眾。

自此,英蓮便暫在林家住下來,沒入奴籍,但是和黛玉的幾個丫鬟一樣,也在黛玉讀書的時候伺候筆墨。說是伺候筆墨,實則跟著讀書識字,有什麼不懂的,黛玉還會悉心指導幾句。

這樣又過了數月,門房回話說有個婆子尋上們來,說是找走失的女兒的。

黛玉命人將人領進來,卻並未讓其見英蓮,而是自己見了,問了些話,確認了來人正是封氏,才讓其母女相見。至於母女兩個相見之後如何痛哭流涕,如何對林家感恩戴德,卻不必細述。

封氏為何會尋到揚州,倒有一段緣故。

揚州知府陳瑞武也是新上任不久,也知道齊國公府江河日下了,到任之後自然勤政愛民,希望做出一番事業。既是抓了拐子,便順藤摸瓜,決心將治下的販賣人口問題狠狠整治一番。

那拐子雖說是日常在金陵活動,實則拐子之間也是互通消息的,供出不少人來。抓的拐子多,需要尋訪父母家人便多,同時,陳瑞武也將消息放出去了,讓附近州縣走失了兒女的人家到揚州府衙認親。

封氏尋女多年,得了這等消息,自然是滿懷期待的趕來,隻見了那些被解救的女孩子,沒有一個是英蓮,封氏還大哭一場。後聽說巡鹽禦史大人府上也收留了個女孩子,封氏便抱著一試的心尋來了,這對苦命母女也終於重逢。

當日,黛玉就暫且將封氏安頓在英蓮住的客房隔壁,但是母女兩個久彆重逢,有說不完的話,當夜,母女兩個卻是住在一處。

次日,賈敏才將封氏母女請來,問她們日後打算。

封氏昨夜已經將英蓮這些年的遭遇問清楚了,知道英蓮跟著拐子遭了多少毒打;也知道英蓮在林家這數月,不但吃穿用度什麼都好,還有書讀,林家又沒讓英蓮入奴籍。叫封氏說,自然是願意英蓮留在林家的。

但是人家林家世宦人家,位高權重。在英蓮沒有尋著家人的時候,人家善意收留,如今自己尋來,沒道理還讓女兒賴在林家。賈敏這樣問,封氏一時間很是猶豫。

有這份猶豫,也就夠了,至少證明封氏不是那起將彆人的恩情當理所當然的人。

於是黛玉道:“母親,這些時日,我和英蓮姐姐相處極好,能將英蓮姐姐留下來麼?”

賈敏早就聽林如海說過,閨女初見英蓮,眼神不同,夫妻兩個隻當黛玉和英蓮合得來,便也樂得留下英蓮與黛玉作伴,遂笑道:“就是不知封夫人是否願意?”

封氏一聽,就拉英蓮跪下磕頭,口中直呼願意。又捧出一把金葉子並一些碎銀,道:“老身家業凋零,太太的大恩大德,老身無以為報了,如今英蓮已經有了著落,老身沒了後顧之憂。唯有這點東西能夠回報太太,還請太太不要嫌棄。”

當年甄士隱資助賈雨村,一出手就是五十兩,可見甄家原本家底是豐厚的。後來接連遭遇不測,封氏到底是留了點子細軟傍身,那些金葉子,都是縫在衣裳裡,昨夜連夜拆出來的。散碎銀子也有二三十兩的樣子。

賈敏見了,忙推脫道:“你這是做什麼?快收起來留著你們傍身。我們留下英蓮,不為彆個,隻為我們玉兒與她合得來。你這樣我們反倒不好將人留下了。我看英蓮聰明伶俐,也愛讀書,暫且給黛玉做個伴讀,你們母女可覺得合適?”

封氏又是一番感恩戴德,將金銀收起來了。做伴讀,便不會入奴籍了,封氏母女隻差將林家做菩薩供起來了。

封氏一個婦道人家,又上了年紀,又剛尋到女兒,林家自然是好人做到底,將封氏也留下來了,不教她們骨肉分離。

至於官場上,果然揚州、金陵換了知府後,其他州府也陸續換了地方官員,江南原本的地方官,或升或貶,也有和私鹽案牽連得深的而落罪的。這個案子,朝廷巡按團在江南呆了足一年,才堪堪樹立了江南官場的新風氣。

這一場江南吏治的大整頓下來,無數大小官員落馬,也無數新的官員上任。和前世一樣,朝廷起複了一大批以前被革職的官員,賈雨村也赫然在列。

不過這一次賈雨村未給黛玉做西席,自然也沒借林如海的關係攀上榮國府。但是賈雨村素有才乾,吃了上一回被罷黜的教訓,道蘇州巴結上了範光熙,走了範光熙的關係,竟還是讓他侯到一個缺,隻是不是前世的應天府知府,而是在粵海梅州做知府。原梅州知府調任江南,另有委任。

甄應嘉被罷了江寧織造,查抄甄家,同時,甄家老小押解回京,進行三司會審。這次相關部院皆派了得力官員到江南辦案,朝廷賦予巡按團的職責也極大,二品以下的官員皆可當地裁決。獨甄應嘉身份特殊,巡按團來時,太宗便做了指示,若是查到甄家罪證,需押入京城受審。

倒是甄應嘉府上幾個厲害的管事被判了死刑,就地行刑。

這些心腹管事原是替甄應嘉打理私鹽生意的,以前吃香喝辣,身著綾羅。現在一朝犯事,甄應嘉將一應罪過往這些人身上一推,自己上折子負荊請罪不說,還大哭對不起皇上,有愧朝廷。又自承治家不嚴,叫手下清客和刁奴蒙蔽,以至犯下大錯。

看似坦白從寬,實則推出好些替罪羊,將一應罪過推得一乾二淨。

販賣私鹽乃是死罪,若無地方官員包庇,那些私鹽販子寸步難行。而幾個甄應嘉門下清客和豪奴,還不至於能組織起這樣大的販賣私鹽網絡。但凡是個明眼人,都知道甄應嘉這些說辭站不住腳,也都知道甄應嘉到底是借了誰的勢。

但是甄家在江南勢大,在蘇南山任兩淮鹽運使前,江南的私鹽販子運送大量私鹽在管道上走,隻需甄家奴出來打個招呼,都不需甄應嘉的名帖手書,各地關卡都會放行。如此一來,還真找不到甄應嘉本人參與此案的罪證。

或許是為了甄貴妃和二皇子的體麵,太宗皇帝沒讓甄應嘉在金陵受審,不然隻要甄應嘉的囚車經過,怕都要被江南百姓用石塊砸死。

當然,二皇子和甄貴妃也沒那麼容易全身而退。甄貴妃被奪了協理六宮之權,降為甄嬪;二皇子被免了戶部的差事,閉門思過。就是戶部尚書,也因不曾好生規勸二皇子,受了連累,被貶謫到西海沿子,做了一名知州。

至於江南本地,這個案子雖然辦得轟轟烈烈,但是到底真正後台強硬的案犯如甄應嘉等少數幾個活了下來,倒是許多案件的經辦人,譬如甄應嘉的親信;大小私鹽商販;沒有後台,但是給私鹽案行了方便的地方官員和小吏,儘皆問斬。江南多地的刑場,那段時間都飄著揮散不去的血腥味。

還有許多沒有直接參與私鹽案的官員,或者隻收了三節兩壽並冰炭敬的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畏懼甄家勢大不敢抗衡者,或是被革職,或是被貶謫,卻都留下了性命。

黛玉知道此事,倒沒覺得意外。她在後世看過不少書,也知道人才匱乏是封建社會的重大弊端之一。不像後世不分男女,幾乎人人讀書識字,古時的人卻大多數是文盲。一科進士又隻錄取那麼幾百人,且三年才考一科,能做官的人才自然是稀缺的,所以若非犯下重罪,許多官員皆是貶謫繼續任用的。這也非本朝才如此作為,古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倒叫黛玉又感歎了一番後世的好處,人人有書讀,無論出身,隻要肯努力上進,總有機會。不但貧民子弟能做官,女子也能做三百六十行。自然,黛玉作為一個古代貴族女子,深知出身的人脈帶個一個人的好處,就是後世也並非絕對公平,但是比之現在,後世卻是進步太多了。

二皇子和甄貴妃的處理傳到江南的時候稍微晚一些,那日林如海帶回邸報給賈妻女看了,忍不住冷哼道:“聖上還是太過仁慈了,這甄家說是三司會審,但隻要入了京,多半是能留住性命的。”

黛玉看了邸報倒很平靜。就是前世太子卷入謀逆案,也隻是被圈禁。太子伴讀賈敬避禍到道觀,還能將爵位傳給珍大哥。雖然爵位降得狠了,自那之後寧榮二府的政治生命也算完結,但是至少在太宗皇帝活著的時候,賈家人的可以醉生夢死。就是父親作為太子的妻弟,還能留任巡鹽禦史呢。可見太宗皇帝處理這等事,向來是仁慈有餘,果決不足。前世對太子一係是如此,今世對二皇子一係也是如此,否則也不會最後避位為太上皇。

不過不管是前世的太子一係還是今世的二皇子一係,也隻能在太宗皇帝還活著的時候苟延殘喘罷了。前世的四王八公在太上皇駕崩之後,便相繼風流雲散了,黛玉相信今世的敗北一方也是如是。

現在,隻是暫時穩住了東宮的地位,二皇子雖敗,九皇子卻毫發未損。黛玉仔細觀察了這次江南官場的變動,許多重要職位都換了人,蘇州參政道範光熙卻安穩留任。九皇子那手渾水摸魚,陷長滅次的手段果然起了作用。

賈敏想到兩年前林佑落水那次,卻是憤恨不平,道:“像甄應嘉這樣貪得無厭,為害地方的人,早該誅九族了,聖上卻這樣輕輕放過了他。”

黛玉卻神色未變,口氣淡淡的道:“做父親的人,兒子犯了多大的錯,總歸是想給他留一條後路,自然也要留幾個中用的人。不過做父親的容得下兒子,兄弟卻未必容得下兄弟。”

黛玉這話沒明著說,但是林如海夫妻兩個自然聽得明白黛玉所指,夫妻兩個都是麵色一變,同時也深覺有理。便將此事暫且放開了。

江南一場因私鹽案引發的官場大地震來勢洶洶。如黛玉所料,待得這場官場震蕩逐步平息的時候,林如海接到了一紙調令,升任戶部尚書,待新任巡鹽禦史到任後,交接清楚,再擇日回京赴任。

既是升任了戶部尚書,多半便是一直在京城任職了,以後回鄉機會寥寥,打點行李,倒是將需要帶走的皆帶上,賈敏母女兩個也要繁忙一陣了。

作者有話要說:啊啊啊啊,終於要開新地圖了

感謝在2020-07-1620:54:24~2020-07-1719:46: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遊手好閒妞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