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1 / 2)

“回女郎,這的確是桑根紙。”作坊管事雖然不知道女郎為什麼驚訝,但還是老老實實回話。

時知組織了一下語言:“我平時用的宣紙和這個似乎差距有些大?”

管事愣了:“檀皮宣紙乃紙張之首自然不是桑根紙可比的。”

可是崔家桑根紙不是說挺有名的嗎?虧時知早上聽到說家裡作坊造紙工藝“不錯”有些興奮。

結果就這??

時知再一次明白這個時代技術因為保密,士族家裡的技術也不是樣樣都拿得出手的。

看著桌子上收集的各種市麵賣的紙張,普通紙張哪怕是“上品”,也跟現代的學生們用的草稿紙差一截,難怪宣紙那麼貴,這簡直就是技術壟斷啊。

時知有些心動了,感謝現代各種博主花樣百出的“複古”視頻,她還真知道一堆“古法”,原本以為這個時代都有了的東西,她也沒上心,但她忘了這個年代“技術壟斷”空前絕後,很多“常見”物品其實是貴族專屬。

現在冬小麥已經熟了,農莊正在忙著麥收,這讓她想起以前看的視頻:用樹皮和麥稈熬漿做的紙。

雖然她隻是“眼睛會了”,可在這裡又不用她動手。

紙好不好關鍵在於植物中纖維的提取與合成,這個除了漿要弄好,合成的家夥事兒也得跟上。

植物纖維提取這部分難不倒時知,但怎麼合成出光潔白淨的紙張卻是要好好考慮的。

時知在作坊觀察了幾天,就根據記憶改改畫畫出“升級版”的造紙機,她也不知道行不行,但先弄出來再說。

紙漿的熬製技術其實沒太大區彆,但去雜質的技術實在不太行,時知把結合現代知識的方法告訴工匠,哪怕工具還沒弄出來,新出的紙張質量也好了不少。

時知畫的造紙機其實不太專業,做出來後不太能用,畢竟隻是“模仿個樣子”,但匠人得到啟發,把現有的滾筒改良後,紙張一下子就平滑不少。

等按照比例混入麥稈後再做了一批後,整個作坊都沸騰了!雖然比不上宣紙的質量,可他們造出了“上上品”的紙。

要知道頂級造紙技術一直被江南幾個家族把控,哪怕最頂級士族大多都是北方的也沒改變這個狀態。

如今崔氏自己就可以做出“潔白如玉”的桑根紙,這是家“文風興盛”的吉兆啊!

族裡原本覺得時知就是“小兒玩鬨”,這一下子就開始“歌功頌德”了,有幾個族老甚至要去給祖宗念叨一下,“崔氏大祖房興盛有望”。

一張質量好一點的紙帶來的變化,時知和崔教授都沒預料到,他們和這個時代還是有巨大的認知偏差。

看著勉強比現代的草稿紙好些的紙張,時知心裡想著馬馬虎虎用吧,畢竟宣紙太貴,可這個時代有身份地位的都不會用質量不好的紙,不然“掉價”,這下也算“開源節流”的一項。

造紙的過程中,家主府送來一份名單,阮媽媽和崔大把內外院徹底清洗了一遍,那些“眼睛”吐出了自己是被哪方送進來或者收買的。

五花八門的來源,世家有,權貴有,但大多隻是探聽消息並沒有被指使做些什麼,時知接受良好,畢竟貌似崔家也有往皇宮放探子不是?

看過原著的人表示這才哪到哪,十幾年後那才是暗探活躍的巔峰呢。

這種事既然避免不了,這次她們家發現了一批人家安插的,下次說不定就是彆人家,各憑本事吧!

時知看了看彆人送進來和被收買的比例,似乎家生子背叛的幾率小不少:“家主府內的差事還是儘可能用人品可靠的家生子。”

崔教授知道了結果後也沒有太驚訝,畢竟都有心理準備了。

他最近在組織麥收,冬小麥收完就要收他的春小麥,對於家裡作坊提高了造紙質量這件事,他隻是對眾人表達了一點謙虛的客道,他真沒覺得這有啥大不了,畢竟更好的紙彆人家早就弄出來了。

春小麥收完,農莊一片歡欣,哪怕還沒稱重入倉,有經驗的農人也清楚今年麥子“大豐收”了。

崔教授臉增加了兩個色差,原本白皙的膚色變成了小麥色,他最近著實累著了,小麥從耕種到收獲他全程跟著,今年勉強算“風調雨順”,改良了耕種方法加上良種,他估計畝產得有二三四十百斤。

這簡直就是他職業生涯的“低穀”,然而客觀條件客觀對待,現有的農耕技術有這個已經很不容易了。

收了一批當種子的麥穗做研究,其餘的曬乾後全都跟彆的品種一起運回了莊子的倉庫,現在他們對清河的掌控沒那麼強,還是低調些好。

過段時間的高粱收獲也得這樣做,這個年代哪怕是最貧瘠的土地也能畝產二百多斤,他拿出的新品種高產能長三百來斤,也算是“良種”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