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1 / 2)

馬上又要新年了,她如今最重要的是準備過年的節禮。

今年出了國孝,節禮要照常送了,阮媽媽已經不管這塊了,時知如今得“單挑大梁”。

崔氏其他五房不管因為什麼也是替他們說話了,今年的禮得厚幾分,還有另外幾姓同樣也出力了,範陽盧氏甚至還出麵幫忙聯係其他幾姓,今年這禮都得厚。

回到族地,一些族人往來同樣得有,今年祭祖肯定也要隆重,不過這些不用時知負責,這是崔教授的活兒,誰讓她還“小”呢。

今年的祭祖儀式要比往年隆重,主要是家主回來了,又沒國喪了,那必須隆重!

崔氏這幾個月憋屈壞了,也需要一個隆重的儀式聚攏人心,所以整個臘月,崔氏都在為了祭祖而忙活。

崔汶這個掌管庶務的,更是忙的腳不沾地,年關盤點賬務又加上祭祖準備,他都想辭了這差事了。

崔教授也差不多,祭祀的事他要過問,莊子的小麥他也的關心,今年冬天下雪少,地裡有些缺水,他擔心過了年的降水問題。

空間裡倒是有降雨的無人機,可惜這玩意兒不能弄出來,不然準得露餡兒。

況且這玩意還不是之前時知拿出來的那種小型的,這東西時知也不會操作!

就這樣忙著忙著年關一眨眼就到了,今年的祭祖時知也得參加。

時知實在是不明白古人祭祀怎麼會有這麼多講究和流程,半天折騰下來,她光磕頭就磕的腦門兒疼了,要不是有人帶著做,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做完。

崔教授也是被折騰的不輕,這還是去年已經有個簡約版的可以參照了。

但今年崔氏“灶女”第一次祭祀,這是很嚴肅的一件事,族裡沒有人會馬虎,就連遠在越州的三老爺都寫信回來慰問,還讓自己的心腹送來許多祭祀供奉。

要不是越州太遠,三老爺甚至都可能要請探親假回來一起祭祖了,由此可見今年的祭祀有多重要。

時知過了年七周歲了,這也算“立住”了,今年祭告祖宗後,她就是名正言順的“灶女”了,世家宗子所有的待遇和權利她將全部名正言順的擁有,當然了宗子要儘的義務她也必須儘到。

家主府沒有成年的女主人,但過年後還是要舉辦宴會邀請當地名門望族和達官顯貴,好在流程都是固定的,崔教授帶著崔大負責把控流程,時知要負責今年的裝飾和菜色選定。

宴客地點選在“四芳閣”,這是崔家宴客的院子,還有個台戲可以聽曲看舞,時知覺得沒必要弄太華麗,就按照以往慣例布置就好,那院子本來就有十幾株臘梅,看著很有些意境。

崔氏家傳私房菜的,這是世家的臉麵之一,時知吃了這一年自然知道這方麵更沒有她的用武之地,作為一個隻會煮掛麵的廚房小白,她從沒想過把現代什麼菜品在古代發揚出來,超綱了!

要真努力回憶,她也許能蘇出個火鍋?還不能是地道的,那配料她也不知道。

用阮媽媽的話說,隻要不出錯就好,在清河崔氏的東西就是最好的,這個是地位決定品味!

因為時知還小,也沒啥同齡朋友,所以這次宴會隻招待男賓,女客臨時不邀請了,過幾天隔房的叔祖母會設宴做東,跟各家女眷聯絡感情。

過節前時知還要安排好送節禮的事,這個她已經慢慢上手了,年節不管要送禮,還要記錄各家送來的禮單。

這些往來能看出很多事情,不僅時知要知道,崔教授也得清楚,今年因為年關祭祀,很多禮單時知還沒仔細,祭祀完她才讓阿秋把整理好的冊子拿來對了下。

“今年江南又送來了重禮。”時知把冊子遞給崔教授。

崔教授笑了笑:“可憐天下父母心,小盧氏雖然改嫁了,但到底放心不下女兒。”

時知心裡歎氣,可惜真正的崔家女郎已經沒了,她實在不好意思接受原主母親的禮物。

時知托著臉:“還好今年也給她送的禮加厚,不然真的不好意思。”

小盧氏改嫁的是王家子弟,也是頂級世家,雖然不是宗子了,但也是在族裡說的上話,這次朝中替崔家出力的也有王家的影子。

不管他們是因為什麼吧,這份人情崔氏是要還的。

小盧氏新丈夫現在在江南淮杭做地方官,說起來離清河郡也就一千多裡路,繞路坐船去的話不過五六日就到了。

聽送禮的人說,小盧氏似乎是有了身孕,不然這次還想來看看她,時知心裡念佛,幸虧沒來,否則她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露餡兒。

小盧氏改嫁時原主已經四五歲了,很多事應該是記得的,這才兩三年的光景,時知怎麼跟人家說她啥也不記得了?所以還是不見的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