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 43 章(1 / 2)

時知的筆沒停, 把字寫完後才道:“去準備一下,把我那套琉璃盞拿出來待客。”

“是。”阿芸福了福身退出去了。

王七娘是個容貌秀麗的女郎,言談舉止都非常符合這個時代世家貴女的標準, 時知還挺喜歡跟她說話的,小姑娘看著實在是賞心悅目啊。

時知記得小盧氏來信提過,王七娘去年已經定親了,對方是平雲柳氏的嫡出子弟, 對方好像是時知原身祖母的隔房侄孫, 世家的親戚關係真的挺密切。

王七娘今日過來除了做為長女肩負的待客之道, 也有要和時知交好的心思,她與時知沒有血緣關係但卻因為父母婚姻也能稱得一句“姐妹”, 更可況她倆還有共同的兩個親弟弟,目前看時知與她沒有利益衝突反而和她親近繼母還能更高興。

她沒有嫡親的兄弟母親又早逝, 總覺得以後出嫁了依靠的是父親和弟弟,所以平時很會做人, 小盧氏也不是那種沒事兒作踐人的繼母, 這些年大家也都相安無事至少表麵一團和氣的過著。

時知把人迎進門後, 王七娘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妹妹剛來, 按理說我們這做姐姐的應該好好招待才是,可去家學是祖訓不能總請假, 我和十一娘心裡很是過意不去, 妹妹彆見怪。”

時知親自給七娘斟了一杯茶, 笑容滿麵的道:“姐姐哪裡話,咱們姐妹不用這些虛禮, 再說了我在清河也是聽過雅賢清正的太原王氏家學的美名。”

世家重視教育, 哪怕女子不用出仕也是要讀書明理, 這樣嫁人後才能更好擔任一家主母和撫育孩子的責任, 崔氏也有女子上的家學,但並不像王氏一樣硬性規定必須去,崔氏可以自己找家庭教師。

王七娘道謝接過茶,麵上不顯心裡卻詫異,這“灶女”果然待遇是不一樣。

這琉璃盞聽說世麵上流通過的不到十套,她父親當初花重金購買了一套送去了太原老家孝敬祖父,她能認得還是在熹榮堂跟小盧氏學習中饋時幫著対禮單看了一眼這崔氏女竟然將這有價無市的珍品當做尋常器物一樣招待自己。

兩人說了些客套話後,話題就往端午節上引了,王七娘今日其實是特意過來賣個好的,過幾日端午節江南的高門大戶都要出門看龍舟,她把要注意的事項細細和時知說了,又提醒時知一些江南的風俗習慣,時知聽了自然感激道謝。

倆人都有心交好,所以這第一次“下午茶”交際會麵還算成功。

將王七娘送出院門口,時知上揚的嘴角還在保持,她感覺這王氏女是個妙人,說話辦事兒看上去滴水不漏,行為舉止頗有些讓人如沐春風之感,跟這樣的人打交道其實挺舒服的。

傍晚時分,王十一娘身邊的女使送來了幾道糕點,說是今天課業太多改天再來和時知說話,時知讓人道了謝並回禮了一匣子蜜餞。

看著阿勤阿學幾個疑惑的眼神,時知笑著問:“怎麼了?”

阿學性子最活潑,大著膽子問:“女郎,七娘子和十一娘子的課業不一樣嗎?”

時知搖搖頭:“這我可不知道,但想來也差不多,畢竟她們年歲相當。”

阿學點點頭:“那大概是奴婢和阿勤姐姐這樣了,跟著女郎學□□是沒阿勤姐姐學得快。”

“你又胡說什麼。”阿勤瞪了阿學一眼,示意她不要在女郎麵前放肆,七娘子和十一娘子那是主子。

時知不在意的揮了揮手:“做學問又不論出身,好和不好都是個人資質,不過咱們在人家家裡做客,總不好背後議論人家,我麵前隨意些並不打緊,但你們在外麵都要學你阿芸姐姐她們,喜怒不形於色的謹慎。”

“是。”

都還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時知並不想太過苛責她們,甚至有意無意減少她們的“奴性”,她們的未來不是用來伺候人的奴仆,所以阿學的活潑也有她故意放縱的緣由。

七娘和十一娘的學習天分如何,時知並不感興趣,但今天的事她卻也看出一點什麼,這王家似乎並沒有表麵看上去的一團和氣。

不然今下午來的就不止是王七娘一個人了,按理說她們姐妹應該一起過來意思一下才是。

時知又寫了封信讓人送回彆院:“明天一起送回清河。”

一夜無話,時知又起了個大早去請安,熹榮堂沒有例外的又是一屋子請安的人,七娘和十一娘也在,兩人親親熱熱跟時知打完招呼後,說了會兒話就又一起去家學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