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 61 章(2 / 2)

時知命人回了信,隻道明年清河雖時歡迎趙氏前來,同時提醒趙氏可以提前準備一下木工了。

趙五娘看著回信,給她兄長道:“我就說崔家姐姐是個大度且明事理的吧?咱們家隻要誠心道歉,把事情說開了,她必然不會再計較先前父親的冒失。”

趙二郎點頭:“是,多虧了五娘了,是為兄把人想的不夠坦蕩。”

趙五娘把信放進匣子,然後又開始給她外祖家寫信,母親因為父親和四姐的事鬱結於心一直病著,她得找個人勸勸母親,這人選非外祖母和舅舅莫屬。

海船是在八月初出海的,一路向南再向西行,行駛四個月後能到達目的地,等返航再回到大良得明年夏天了。

時知把海船送出崗後,就要準備啟程回清河了,這次出來了三個多月,馬上要秋收了,她有些想崔教授了。

小盧氏也明白不能長留女兒,她一邊幫女兒準備回程的土儀特產,一邊又天天把時知叫過來說話,總歸是舍不得的,這次回去她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女兒了。

時知也明白小盧氏的矛盾心情,她最近大部分時間也是在熹榮堂待著了,隻不過小盧氏除了一些日常叮囑外,提起的一個話題卻讓時知頭皮發麻。

“你如今也大起來了,原本有些話不該和你個未出閣的女兒說,但你的身份到底不比彆的人,娘就直接和你說了。”小盧氏提出這話題心裡很難受,這原本是她要替女兒操心的。

小盧氏悄聲道:“你的終身大事要儘早上心,先前賜婚那事就是個警醒,這世上有很多人惦記你的婚事,你和你祖父得儘早有個章程。”

時知明白小盧氏這話不是催婚,她是怕有人打她的歪主意,灶女的婚事比一般挑選贅婿的人家更難,因為這相當於找個“宗婦”,絕對不可能要個歪瓜裂棗或者繡花枕頭。

但好人家的兒郎誰會做個“贅婿”呢?哪怕盧氏老祖宗當初和鄭家也是先有婚約再有的她當灶女的事,而且鄭家郎當時也不算入贅,隻不過是鄭氏答應讓兒子跟著盧氏姓,就因為這個世人都覺得盧氏欠了鄭氏“天大的人情”。

時知這會想找個“欠人情”的都難,畢竟世家嫡脈子弟幾乎沒有願意當贅婿的,不說彆的家族顏麵就不好看,當初鄭氏那是沒辦法體恤孤女,畢竟當時盧家太慘了,可如今卻不一樣了。

時知並沒有什麼提起婚事的“羞怯”,她平淡的道:“如今女兒還小呢,總歸祖父不會選個不合心意的,母親放心吧。”

時知待在江南這仨月對古代的婚姻越大不抱希望,看著小盧氏她就覺得心累,王釗這還算是個“靠譜”的,萬一碰上個不靠譜的,她還不得煩死?

但她這會兒也不可能跟小盧氏說太多,畢竟她的想法有些“驚世駭俗”,而且事情也沒到那一步,且走且看吧。

時知如今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些事上,她計劃著大規模養馬,那就得種牧草,這個時代也有苜蓿,雖然被人當蔬菜種植,但崔教授還是給找到了,崔氏名下的荒地她打算劃出幾千畝去種植牧草。

那煤礦也要好好規劃的著開采,這會兒鐵礦還被官府掌控她也動不了手腳,但西南的戰亂一起很多事就要變了,她得要做準備。

這婚事起碼還有五六年可以拖,實在不行到時候她弄個承重孫過繼給崔燦,總能應付過去的。

崔靜海前幾年的良妾生了個兒子,時知多了個“小叔叔”,這孩子也是有繼承權的,隻要他立住順利長大,時知哪怕真不嫁人,家主府也不會斷了香火。

當然這事兒她不會跟小盧氏說,除了崔教授明白她並不看重崔氏灶女的身份,其他人都不會理解的,就看崔靜海生了小兒子後沒給兒子上族譜就知道了。

這是怕她和崔教授多想,但這孩子生出來後時知卻送了口氣,她身上的壓力總算沒那麼大了。

崔教授寫信給崔靜海表示這孩子再大一些他會開宗祠給他記在嫡母名下,讓崔靜海好好教養,等立住也是嫡脈的一樁好事,他們家嫡脈不管男女都太少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