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再三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把米格15比斯賣給新中國,同時培訓中國飛行員以組建中國自己的空中力量。可是這並不是無償的,除了要新中國動用不多的國庫購買之外,斯大林還是著另外一個考量,那就是朝鮮問題。隨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斯大林認為這是對蘇聯的嚴重威脅。而對整個朝鮮的控製可以抵消美國對日本的控製。中國黨的勝利也極有可能在北朝鮮黨身上複製成功,而且蘇維埃也有了原子武器,這就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對抗中失去了使用核武器這張王牌的能力。美國既然已經拋棄了老蔣,那麼也就不可能為李承晚而進行一場戰爭。
柏林危機的失敗結果讓斯大林無法接受,而在中蘇談判時,他又被迫接受了中國方麵關於長春鐵路和旅順、大連協定的草案後,蘇聯在朝鮮問題上采取了強硬的立場。五零年二月初,斯大林親自發電告知蘇聯駐北朝鮮大使:請轉告銀太陽同誌,他想對南朝鮮采取重大的舉措,是需要有充分準備的。這件事必須組織好,不能冒太大的風險。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如果他想同我談此事,那麼我隨時準備接見他並同他會談。
這是斯大林第一次同意為銀太陽的軍事計劃開放綠燈,此後,事情便按照斯大林最新的方針順利的發展下去。而銀太陽對於斯大林的答複非常激動,他提出再組建三個步兵師,以便把軍隊總數增加到十個師,並要求蘇聯政府將於明年提供的貸款用於五零年,為計劃組建的三個步兵師購買蘇聯裝備。對此,斯大林立即答複,完全滿足銀太陽同誌的要求,開始大規模向北朝鮮提供武器裝備。同時,為了加強朝鮮人民軍的組織和指揮能力,斯大林還任命了一名蘇聯陸軍中將擔任朝鮮人民軍軍事總顧問。
斯大林之所以如此支持銀太陽,是因為新中國的建立和新的中蘇條約的簽訂,這讓斯大林感到蘇聯在遠東的既得利益將受到威脅或者完全喪失,從而才需要改變對朝政策,以保證蘇聯戰後確定的遠東戰略目標繼續存在。對於斯大林來說,新中國的建立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擴大了蘇聯在亞洲的安全防禦地帶,這無疑會鞏固蘇聯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另一方麵則是這個鄰國一旦強大起來,就有可能對蘇聯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脅。
同樣,前不久簽訂的新版中蘇條約對蘇聯也有雙重效應:中國和蘇聯結成同盟關係固然加強了蘇聯在亞洲的政治實力,但也迫使斯大林同意讓出他在一九四五年從老蔣手中取得的大部分政治經濟利益。而這就意味著蘇聯在可以預見的短短兩到三年內,失去其通過雅爾塔協定所帶來的利益。因此,斯大林考慮到維護和保證蘇聯在亞洲的戰略目標,特彆是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利益,才會做出新的對朝鮮半島的政策。蘇聯必須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
新中國此時如此急迫的想要增強自己的空中實力,這讓斯大林覺得有必要再把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增強一點,以確保朝鮮半島的軍事行動取得勝利。而此時增強中國空軍的實力,也有利於這個目的。蘇聯並不打算在遠東與美國直接打上一場,最好是讓新中國來承擔這個責任。要知道蘇聯雖然和中國已經結成同盟關係,但斯大林對主席並不信任,也不放心。
斯大林一直都認為新中國主席不是一個國際主義戰士,而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甚至有可能是第二個鐵托,新中國在他的領導下是不會老老實實服從與社會主義蘇聯的。而北朝鮮的銀太陽同誌則恰恰相反,這個同誌因為完全對斯大林畢恭畢敬,對蘇聯服服帖帖,而被蘇聯扶植為在朝鮮的領袖,亦實際是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北朝鮮完全是在蘇聯的支持和援助下發展起來的,因此,朝鮮的行為可以在莫斯科的控製之下。
思慮良久之後,斯大林目光炯炯的看向莫洛托夫:“請您與銀太陽同誌聯係,告訴他,南朝鮮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大力擴充軍事實力,朝鮮人民軍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舉措,十個師的兵力少了點,我認為擴軍到十五個師是非常恰當的。新組建部隊的裝備將由蘇聯提供,貨款可以從貸款裡扣除。”莫洛托夫聞言一怔,他完全沒有想到領袖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提出這個建議。但是長久的追隨鋼鐵同誌,讓莫洛托夫馬上醒悟了過來,在第一時間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