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共和國四年,也就是西元的1783年,對於帶英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年份。
去年年底,帶英在北美大陸的最後一支軍隊向美軍和法軍投降。
在真實的美國國父路易十六的強力助攻之下,帶英輸得一敗塗地,這仗實在是打不下去了,隻能被迫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到今年年初的時候,美國和帶英在路易十六的斡旋下,於巴黎正式展開了《巴黎和約》的內容商談。
經過幾個月的扯皮之後,七月份,帶英被迫正式接受美國獨立的事實,九月,條約正式簽訂。
時間跨度長達八年的漫長的美國獨立戰爭終於以美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美國獨立標誌著帶英全麵失去北美殖民地的事實,帶英為此損失慘重,一場斷斷續續持續了八年的戰爭以全麵失敗而告終,這對於帶英來說,不僅是恥辱,也是經濟上的沉重打擊。
屁民的損失當然不算什麼,但是因為這場失敗,議會的貴族老爺們也為此損失慘重。
他們極度不滿,對政府施加壓力,最後,帶英議會帶著怒火和憋屈,向西班牙和尼德蘭展開了報複行動。
尼德蘭海軍被徹底摧毀,西班牙在海上試圖奪回直布羅陀的行動也被帶英挫敗。
帶英雖然在北美大陸上不敵法國人,但是在海上,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尼德蘭和西班牙被帶英海軍收拾的慘兮兮。
與此同時,帶英也開始了對尼德蘭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掠奪戰略,準備通過掠奪尼德蘭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利益來為自己損失北美大陸的事實展開彌補。
然而無論怎麼掠奪,失去北美大陸的巨大損失都是難以彌補的,麵對這個事實,帶英深恨法國人的陰謀詭計,再加上兩國的傳統仇恨,帶英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對法國人展開猛烈的報複。
至於具體怎麼行動,議會裡的老爺們也有了一些想法。
但是目前來看,帶英在歐洲遭到全麵孤立的事實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扭轉的。
之前帶英仗著海軍強大而不斷橫行霸道的行為顯然在歐洲引起了公憤,所以北美獨立戰爭期間,帶英的外交環境極其惡劣。
戰爭之後,帶英稍稍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種種不做人的行為,覺得被所有人針對的感覺確實不太好,為了改變聲名狼藉的事實,帶英自己也做了一些改變。
比如意識到對殖民地過度壓迫會造成強烈反抗的事實,帶英稍稍調整了一下對殖民地的策略。
變強勢壓迫為更加隱秘的文化滲透與間接壓迫,更加注重各殖民地本地精英人士的力量,注重吸收殖民地精英人士進入殖民地政府與自己分享權力、展開合作之類的。
與此同時,帶英為了改善外部環境,準備展開一係列的外交行動。
歐洲範圍內,除了對法國、西班牙和尼德蘭繼續維持原先的態度之外,對於其餘各國都有一些相對的讓步和調整,修複與法國聯盟之外的歐陸國家的關係,以期達到孤立法國的目的。
而放眼全世界,帶英政府開始重視起了蘭芳在亞洲的重大意義。
之前的戰爭期間,蘭芳共和國作為一個成長自尼德蘭懷中的新興國度,並沒有站在尼德蘭的立場上,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都在展開針對帶英行動的時期,站在了帶英這邊。
蘭芳對東印度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展開了攻擊,一舉斬斷了尼德蘭和西班牙的東方利益鏈條,使得他們相對脆弱的經濟遭到了爆裂一擊,由此損失慘重。
這一行動儘管是為了更好的增強自己的力量,但是客觀上,蘭芳的存在也將尼德蘭和西班牙獲取更多利益的可能性消滅掉了。
對於這一事實,帶英予以承認,並對蘭芳持有一定的好感。
尼德蘭和西班牙為此損失慘重,在軍隊被帶英挫敗之後,其國內還接連爆發了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完全無法發起對帶英的軍事報複,自顧不暇。
這一點,也是帶英目前能夠實現政治經濟軟著陸的重要因素。
在這場美國獨立戰爭引發的三大洲混戰之中,最慘的當然是尼德蘭。
因為蘭芳的崛起和逆襲,尼德蘭徹底失去了東印度群島和整個亞洲範圍內的全部殖民地,於是在原本的時間線上還能苟延殘喘十幾年的尼德蘭東印度公司直接崩潰、原地自爆。
東印度公司的直接崩潰在事前是沒有什麼預兆的,因為大家普遍以為尼德蘭已經和蘭芳談妥了合作事宜,尼德蘭的利益還能得到保障。
當初柯恩利的出使就是尼德蘭政府和東印度公司高層為了穩定股價和股民的信心而促成的,他先期傳回來的消息也首先確保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當時趙學寧為了迷惑尼德蘭,放出的消息就是同意繼續維護一定的尼德蘭的經濟利益,以此換取尼德蘭在政治上對蘭芳的認可,尼德蘭執政府對此視為外交勝利。
當然,為了確保公司股價和民眾的信心,當時尼德蘭執政威廉五世還拍板決定,就算沒有談成針對英國的合作,也要把消息散布出去。
反正早晚都能成,現在散播一點消息出去,也是可以的!
順便,尼德蘭政府高層紛紛增持了東印度公司的股票。
果不其然,消息一出,東印度公司股價瞬間上漲,提前購入股票的高層們賺得盆滿缽滿,大家彈冠相慶,十分愉悅,恰似那末日來臨前的狂歡。
然而威廉五世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為什麼蘭芳會突然翻臉發難,直接站在了英國那邊。
在他看來,當時整個歐洲都在針對英國,大家都對英國發難,以法國為首的聯盟和以俄羅斯為首的聯盟都在對英國發動軍事、經濟製裁,帶英的日子可以說是慘兮兮,仿佛成了歐洲最大的那隻過街老鼠。
蘭芳既然和尼德蘭有深度接觸,還有柯恩利的遊說,那就不可能不知道帶英的慘狀。
這個時候和帶英談合作,與直接喝毒藥有什麼區彆?
可蘭芳還就真的一仰脖子乾了那瓶“毒藥”。
蘭芳直接和尼德蘭決裂,對東印度群島展開全麵侵吞戰略,還配合英國掃蕩尼德蘭的東方殖民地,將之全部摧毀,全滅尼德蘭在東方的武裝力量。
東印度公司賴以生存的根基直接被拔掉了。
消息傳回阿姆斯特丹,一開始隻是有人懷疑,但是大家都不太相信,直到有人傳出內部消息說政府高層開始拋售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才終於得到了確認。
不管那些權貴們嘴上怎麼說,他們的身體總是誠實的,為了自己的利益,該拋售的股票就必須要拋,趕在最高點拋售套現,才能將利益損失降到最低。
威廉五世等高層在最初得到消息之後,震驚恐慌之餘,也不忘記下令嚴格封鎖消息。
他們決定要讓政府高層的老爺們先拋售股票,把損失降到最低,爭取在最高點套現完成,然後再放開消息。
但是沒想到他們內部也有不靠譜的人。
一位貴族在宴會上喝多了,向身邊女伴吹噓自己的人脈關係的時候把這個消息說漏了嘴,被一位給他送來葡萄酒的侍應生聽到了。
侍應生大驚失色,想到自己不久之前才增持的東印度公司的幾個子公司的股票,趕快前往證券交易所拋售自己購買的股票。
他拋售完了,順便也讓自己的家人朋友們也開始拋售股票。
家人和朋友們也有家人和朋友們,這個消息就傳開了,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巷尾都開始流傳蘭芳和英國結盟、攻占了東印度群島的消息。
聯省共和國的東方殖民地瞬間化為烏有。
砸了!
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