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謝和中堂的指點(1 / 2)

蘭芳 禦炎 9051 字 7個月前

三月二十九日,大戰打響,海蘭察繼續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眼見義軍主將躲在義軍軍陣最後方,他盤算了一番,決定衝一把。

當時,羅文正被他帶在身邊助戰,他直接大喊道。

“可敢隨我衝擊敵陣,直取敵酋?”

“有何不敢?”

羅文覺得自己不能被海蘭察看不起,立刻躍馬揚刀表示自己可以一戰。

海蘭察點了點頭,便點起一支全部由巴圖魯組成的精銳騎兵隊,算上羅文和他最勇猛的部下十人,組成了一支三百人尖刀隊,隨著海蘭察一起向義軍本陣發起衝擊。

雖然說是敢死隊,但是義軍的軍陣強度並不大,在和清軍主力的交鋒中並沒有體現出多麼強大的戰鬥力,甚至開戰不久就有軍陣不穩的表現。

海蘭察眼見至此,知道這一衝很有希望,於是才決定衝一把。

隻要衝過去,這支義軍必然崩潰,清軍也就不需要繼續鏖戰了。

清軍除了精銳,大部分也都是混日子的一般兵勇,遠離家鄉渡海作戰,本也是無根浮萍,搖旗呐喊乘勝追擊可以,真要麵對麵開片兒決死,未必就比義軍更強。

但是雙方精銳戰鬥力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林爽文這邊的所謂精銳都是械鬥好手,個人勇武或許比較出挑,但是和清軍這邊的索倫營巴圖魯、健銳營兵勇比起來,差距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大了。

對於這個時代的戰爭來說,一般隻要精銳獲勝,鼓舞士氣,順帶著衝垮敵方的士氣,這一戰就打贏了。

過去的無數次作戰,海蘭察也是這麼打的,帶著自己麾下的精銳把敵人麾下的精銳打敗,那麼敵人麾下的烏合之眾必然潰敗,這一戰必然得勝。

一招鮮,吃遍天,招術不新,管用就行。

事實證明,這一招確實管用,海蘭察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洞悉了這個時代大家菜雞互啄的作戰本質。

這個時代大部分組織都是草台班子,少數精英隻要組織得當,是可以輕而易舉撕破這些草台班子身上的畫皮的。

包圍諸羅縣的義軍有一支在圍城,還有好幾支部隊在圍攻其他一些民團據點,海蘭察直接帶兵衝垮了圍城軍隊的本陣,福康安大軍掩殺,兩人配合默契,終於把數月之久的諸羅縣城之圍給解開了。

之後福康安和海蘭察兵分五路,去解決其餘包圍攻打民團據點義軍,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值得一提的是,羅文被海蘭察欣賞,讓他單獨率領本部人馬去攻打一支義軍。

羅文正好滿腹怨氣沒地兒發泄,就拿那些壓著他打了很久的義軍做為發泄通道,狠狠的發泄了一通,完成了海蘭察交給他的任務。

諸羅縣城之圍解除之後,福康安和海蘭察就準備繼續率軍南下,去對付位於台灣府城的林爽文、莊大田所部主力。

不過探知當地有義軍將近四萬人,於是大軍便暫且停駐,在周圍招兵買馬增強實力,然後再行南下。

正好這段期間大軍立下了不少功勞,於是福康安也就準備好好地寫一寫大軍的功勞簿,發回京師讓弘曆好好高興高興,順便也給部下們討個封賞,好讓部下的士氣得到提升。

福康安這邊連勝兩次,打得順風順水,而另一邊,卸任兩廣總督回到京師準備就任戶部尚書的舒常的處境卻有些尷尬了。

本來,他回到京師一方麵是接任戶部尚書的職位,一方麵也是因為要給弘曆解釋一下蘭芳的事情,好讓弘曆認同他成功“解決”了邊境危機的功勞。

他回來之後就一直在等待弘曆的接見,請安折子遞上去之後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了任何消息,從正月底到二月底,快兩個月的功夫,弘曆那邊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特殊的情況讓舒常有些鬱悶。

怎麼不理我?

不是你問我蘭芳的情況的嗎?

舒常想問,但是又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麼狀況,不敢輕易發問,就拐彎抹角的找到了弘曆跟前的紅人和珅,想要通過他打聽一下弘曆那邊是個什麼情況。

因為之前走通了和珅的路子,作為和珅的“客戶”,舒常的求見很快就得到了準許,結果一問之下,才得知這段時間弘曆還真沒有功夫接見他。

麵色白淨、容貌俊美的和珅穿著一身常服在自家府上接見了舒常,與他交談了起來。

“聖上春秋高,精力不如以往,現在聽說啊,聖上每日隻有清晨那一兩個時辰能清醒一些,能處理一些重大國務,到晨時往後,就開始昏昏欲睡,難以理事了。

現在這段時間軍務繁忙,台灣那邊林爽文鬨得凶,聖上每天所有能清醒一點的時間都用在了林賊身上,聽說,你這個請安折子啊,聖上都沒看過。”

舒常一陣無語。

“這……不曾想聖上疲憊至此啊?”

“唉,誰說不是呢?遙想十多年前,我剛剛侍奉聖上的時候,聖上雖然已經年邁,但還是精神矍鑠,神采奕奕,還能生兒育女,可見身體強健。”

和珅喝了一口茶,略有些感歎道:“可這歲月不饒人啊,當今陛下已然是千古少有之高壽聖君,時至今日,卻也疲憊了,天下大事還是太多,聖上太過操勞,累壞了啊,我這做奴才的,心裡實在是過意不去,隻覺得自己無能啊!”

和珅擺出一副感歎、悲傷自責的模樣,叫舒常腹誹不已。

好你個和珅,人家說你諂媚,我還以為你私底下夠正經,結果私底下對我也是那麼裝!天天裝月月裝,裝到家了屬於是!

活該你是文華殿大學士啊!

事雖如此,舒常還是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就那麼算了。

“雖然聖上疲憊,我們這些做奴才的心有不忍,但國務還是大事,蘭芳國乞求為藩屬國一事,聖上之前有過問詢,若不能儘早處理,恐蘭芳國那邊心有不安啊,和中堂,您說呢?”

和珅聞言,皺起了眉頭。

“舒大人,伱總說蘭芳國蘭芳國,你對這個蘭芳國到底有多少了解?忽然之間就把安南國給滅了,安南國曾經可不安分,威脅過我大清邊疆。

如今這個蘭芳國能把安南國給滅了,我大清與之素無往來,怎麼能保證他們沒有歹意?而且這俗話說的好,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安南國雖然不是什麼安分的,但也是我大清藩屬。

這蘭芳國和安南國有什麼仇怨是他們的事情,可這蘭芳國難道不知道安南國是大清的藩屬國嗎?滅了安南國而不詢問大清的意見,它有幾個膽子?”

舒常聞言,忙進行解釋。

“和中堂,當初下官也是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才很生氣,不過蘭芳國後麵主動解釋了,還送了厚禮,請為藩屬國,可見蘭芳國並無歹意,也是畏懼大清天威的。

而且下官認為,這藩屬國的事情,就讓藩屬國去處理,大清能不乾涉,還是不要乾涉,否則起了戰端,又要花錢,又要動兵,眼下林賊亂未平,要是再起戰端,那……”

“這是聖上要考慮的事情,你就這麼越俎代庖了?”

和珅聞言略有些不快,瞥了舒常一眼,冷聲道:“這大清國,是聖上當家啊,還是你當家啊?這麼快就想做聖上的主了?那改明兒大清國是不是要跟著你姓啊。”

舒常一愣,趕快從椅子上滑跪下來。

“和中堂恕罪!下官失言!下官失言!”

和珅見他如此謙卑,心下暗爽,麵上不動聲色。

“你啊你啊,白做那麼多年的官,不知道聖上最忌諱的就是臣下擅權嗎?臣下有要事必須要和聖上請示,由聖上做出決斷,哪敢擅自處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