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壞了,我成鴿派了!(2 / 2)

蘭芳 禦炎 7468 字 7個月前

所以現在,蘭芳陸軍上上下下對於帶清已經沒有什麼恐懼之感了。

這樣一個廢拉不堪的對手,如此可笑的表現,你讓我怎麼恐懼?

啊?

你讓我怎麼恐懼?

怕他跑得快?怕他不敢肉搏?

這一段時間趙學寧在廣州得到的前線軍官的戰報裡頭最多的除了對自身戰績的彙報和誇耀,剩下的就是對帶清的吐槽。

蘭芳軍官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對帶清的軍官和軍隊組織形式乃至於城市建設進行了十分犀利的吐槽,什麼軍隊軟弱無能啊,官員帶頭飛奔啊,什麼城池破亂不堪啊,什麼道路建設依托答辯啊之類的。

什麼帶清軍隊基本上一觸即潰,有些甚至望風而逃,能夠忍住恐懼和蘭芳軍隊對射一段時間的都算是勇敢的。

甚至有一段時間,蘭芳的參謀人員實在是閒得無聊,開始拿戰報裡帶清軍隊和官員潰逃的速度做比較,評選出了第一屆帶清飛毛腿的優秀種子選手。

所以說帶清這得拉跨到什麼程度?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大家都已經沒有繼續討論怎麼穩準狠的拿下兩廣和福建了,已經開始討論哪一支部隊能最快拿下浙江、江西、湖南和貴州了。

在他們看來,兩廣和福建的帶清軍隊如此拉跨,那麼北部四省的清軍也不會強到什麼地方去。

一個皇帝帶出來的軍隊,還能有多大的差距?

那這話的確沒說錯,這四個省的清軍的確不怎麼能打,正兒八經能打的都在北方大草原上和東北的林海雪原裡苦哈哈的混日子、磨練意誌呢。

帶清皇帝為了不讓索倫兵這支精銳失去戰鬥力,很不當人的不允許他們過農耕生活,逼著他們過傳統的漁獵生活,以此“鍛煉”他們堅韌的意誌和強大的戰鬥力。

與此同時,因為不間斷的被帶清征召打仗,索倫人整個族群最巔峰的時候也不過十萬人口,越到後麵人口越少,以至於老人和小孩子都要被帶清拖出來打仗。

作為整個帶清被如此苛待的族群之一,索倫人其實也挺慘的……

怎麼說呢,趙學寧一開始是主戰派,是鷹派,是堅決要北伐的領頭人。

但是從六月到七月,蘭芳政權的整體意誌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趙學寧拖著他們往前,變成了趙學寧被他們拖著往前。

趙學寧猛然發現自己這個鐵血i鷹不知何時居然變成了鴿派!

壞了,我成鴿派了?

趙學寧擔心大軍進展太快會不會造成什麼更大的行政危機之類的,所以本來打算拿下三省之地就稍微停下來一陣子消化一下,再組建幾支部隊,打好後勤基礎,進而繼續北上。

至於進而北伐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省的計劃,趙學寧雖然提出,但是隻停留在讓大家討論可行性的環節,並未直接下發實施。

但是到七月初的軍事會議上,這一構想已經被大多數人要求立刻落地成為現實,要求大軍進一步北伐北部四省了。

參謀部的官員們拿著前線軍官們的戰報和前線士兵們的請戰書,乃至於那些投降沒多久的帶清綠營兵們的請戰書,輪番對著趙學寧狂轟濫炸,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輪番向趙學寧講述此時此刻再接再厲對北部四省進行打擊的必要性。

在他們看來,蘭芳的胃口絕對足以一口吞下帶清的這華南七省,甚至於可以直接打到江寧府去問候明太祖朱元璋,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趙學寧一開始也很猶豫,因為蘭芳政權眼下還在調遣官員吏員前來三省之地掌握權力、構建統治,目前還遠沒有達到對嶺南三省之地的完全掌控,這不符合他一貫的用兵準則。

但是他又想到,能儘可能對帶清進行巨大的打擊,也能儘快推動帶清內部的裂變,導致更多牛鬼蛇神們冒頭出來群起反對帶清,這樣說不定反而能給蘭芳爭取更多的消化華南七省的時間。

而且,如果能把華南七省全部拿下,基本上帶清對外部的貿易就基本上歸蘭芳控製了,茶葉,絲綢,瓷器,蘭芳都能和帶英做起生意來,可以徹底甩開帶清,不帶他們玩兒了。

如此,一舉從帶英重要的聯盟對象轉變為帶英需要討好的對象也不是不可能,這種變化,不可謂不是天翻地覆。

也由此,帶清最大的經濟依仗就沒了,政權崩塌近在眼前,神仙難救。

而且就眼下的戰爭情況來看,趙學寧也基本上看不到清軍能扭轉戰爭局麵的可能性,如果就此停下來,不僅沒有順應人心,反而還有些過於謹慎了?

看著周圍一大票戰鬥型鷹派參謀,趙學寧深吸了一口氣。

“我知道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激動,但是我不得不說……其實我也很激動,這一戰打下來,我們基本上確定了大清就是一隻紙老虎,不是很難對付,所以,你們的建議,我原則上是認同的。”

趙學寧話音剛落,戰鷹派的參謀們就瘋狂歡呼雀躍,仿佛蘭芳大軍已經打進紫禁城生擒弘曆老兒問候他祖宗十八代了。

但是吧,趙學寧還是拍了拍桌子,展現了自己鴿派的一麵。

“但是這個事情是有前提的,我們不能一味猛衝而忘記了整體的穩定,我強烈要求我們立刻展開對地方勢力的安撫和穩定,確保後方穩定,確保後勤不會受到影響,在此基礎之上,我不反對進攻四省。”

參謀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做進一步的表態了。

說到底,趙學寧的冷靜是應該的,而這也是他作為國家領袖必要的素質與果斷。

仗到底怎麼打,趙學寧說了算。

於是乎,趙學寧準備開始第一階段的穩定後方行動,即宣傳大法——轉移矛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