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收複天津的責任,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給總督麵子。
更關鍵的是,沒有朝廷正式下發的統一調令的情況下,大家無法在預定地點集結、集中兵力且籌備後勤,隻能各自為戰。
所以最後的情況就很搞笑。
趙國福首先帶著總督親兵兩千人出擊天津。
他倒是想要等一下其他部隊,等兵力充足了再攻打天津,但是總督親兵隻想快點立功,並不完全聽他的,他無奈之下隻好順應軍心帶兵出擊,結果撞上了鐵板,直接撞死了。
蘭芳軍隊迅猛出擊,趙國福一個不小心,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一槍打死了。
隨後,總督親兵被打死五百多人,剩下的大部分被俘虜,少數人逃竄不知蹤跡。
這是李闖打的第一戰。
接下來是天津府南部駐紮的靜海營營兵。
因為地處天津府轄區內,責無旁貸,無法甩鍋,靜海營守備隻能硬著頭皮帶著能召集到的三百多士兵北上天津。
他得到的消息是【一支賊兵趁我不備偷襲天津得手】,要求他們出擊,至於“賊兵”到底有多少人,他不知道,也不在乎,就那麼帶著人過去了。
本來他也沒想著能真的進攻天津,隻是打算在周圍溜達溜達,看看有沒有大軍抵達,好讓自己趁機參與進去混個軍功。
結果沒想到他們溜達的時候被被蘭芳軍隊發現了,於是一個連的蘭芳軍隊出擊,五百打三百,四分多鐘的時間就把靜海營兵一口吃掉,一點不剩。
屬於外賣送到家。
第三支軍隊是古北口方麵直隸提督俞金鼇派來的。
俞金鼇本人在規製上雖然受到劉峨的節製,但是非戰時得到權限,劉峨是沒有權力調動俞金鼇手下的一兵一卒的。
並且就俞金鼇本人來說,除了他的標營之外,非戰時得到授權,俞金鼇也沒有權限調動古北口地區的其他清軍。
但是俞金鼇的職位很不幸,是直隸提督。
儘管傳統意義上直隸提督更多注重蒙古方麵的防務,可天津被攻占這個事情太大,俞金鼇如果不出麵參與一下,恐怕之後有功勞輪不到、有罪責還要上。
劉峨這話就說得很坦誠——
嚴格來說天津不算你的責任區,你主要負責鎮守長城,但是你是直隸提督,那些喜歡鑽研文字的清流文官可不管伱究竟負責什麼,你這個直隸提督在他們看來就是和天津有關係。
事情鬨大了,京師被威脅了,他們想搞你,那是輕輕鬆鬆的。
而且聽說你與和珅派係的人有矛盾,素來不鳥和珅,眼下京城內阿桂不在,和珅當道,這個事情一旦被和珅知道,你覺得自己逃得掉?
所以,不要授人以柄,還是出兵吧!
俞金鼇思來想去,覺得劉峨說的有道理。
自己這個直隸提督來之不易,他還不想輕易失去,於是決定調動麾下直屬標營一千五百人前往支援天津方麵的清軍。
然後這波軍隊就出發了,第三批抵達天津城下,但是還沒發動攻擊,就被蘭芳軍隊以步炮協同戰術乾了個稀碎。
值得一提的是,蘭芳海軍陸戰隊自然沒有騎兵編製,而俞金鼇派來了七百名騎兵助戰。
於是李闖吸取了顏維星的成功案例,擺開空心方陣,先打崩了清軍騎兵,再向前擊潰了清軍步兵,取得了全勝。
第三支也是最有戰鬥力的一支清軍就這樣覆滅了。
然後是第四支軍隊。
這第四支軍隊主要來自於霸州營和大城營,由這兩個營協同在一起作戰,是整個清軍團隊裡唯一協同作戰的部隊。
當然這也不是因為什麼彆的,主要是劉峨對這兩個營的守備官有恩情。
如果不是這層關係,霸州營和大城營可以和其他所有營兵一樣名義上出兵、但是實際上不斷磨洋工以達到實際上不出兵的效果。
劉峨希望可以調遣的營兵到最後除了自己的本部和俞金鼇的一支部隊,也就隻有靜海營和霸州、大城二營響應並且真的抵達了天津作戰。
其他各營都是名義上出兵,實際上三裡路能走一整天,根本沒打算出兵。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
雖然大家同屬天津鎮,但是天津是天津府的天津,除了天津本地的駐防營兵需要鎮守出力之外,我們其他外地營兵從原則上來說在沒有朝廷命令的前提下是不應該出兵的。
帶清這種高度權力集中的體製之下,尤其是在弘曆這種皇帝的狂熱集權之下,文武官員一沒尊嚴,二沒責任心,最關注的是如何升官發財,遇到事情最先想的就是甩鍋、保全自己。
責任?
那是什麼?
要說小日子的“躬匠精神”,搞不好還就和帶清官員的甩鍋大法有著這樣那樣千絲萬縷的關係。
對於甩鍋,帶清文武官員們是有講究的,他們是專業的。
你說靜海營那是天津府本地的駐防營兵,他們出擊那是無可奈何,追究責任他們逃不掉。
劉峨和俞金鼇的官名前頭掛著一個【直隸】,他們出兵征戰也是責無旁貸,不然追究責任他們也逃不掉。
其他人可就不這樣了。
河間府的營兵,保定府的營兵,通州的營兵,甚至還有永平府的營兵,那都不是天津府本地的營兵。
且不說總督和提督在平時有沒有權力調動他們,單說隔著大老遠,八杆子打不到一塊兒去,天津城的油水那是一分都撈不著!
你有好處的時候沒想著我,有危險了指望我玩命幫你?
開玩笑!
好嘛,就算你是咱們的頂頭上司大領導,我們完全不出力事後容易被你記恨、穿小鞋,我們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出工不出力啊。
欺上瞞下、陽奉陰違這種事情,文官們擅長,軍官們也擅長啊。
除了霸州營和大城營的守備受到過劉峨的恩遇,於是出兵征戰之外,其他所有營兵的副將、守備都是口號喊的震天響,其實三裡路能走一整天。
走走停停走走停停,下雨不走刮風不走拉肚子不走。
反正壓根兒就沒打算去。
真要追究起來,他們也有話說。
賊兵在天津府地界,我們在其他地方,沒有朝廷明文調令,我們在程序上來說是不能出兵的。
雖然你總督大人位高權重,但你比得上皇上嗎?
所以劉峨幻想中的天津鎮大軍圍攻天津並且收複天津的戰略打一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可能,而伴隨著霸州營和大城營的失敗,他的攻勢也無以為繼了。
本來他以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住局勢,但是他完全沒想到,他一敗塗地了。
劉峨得知自己的標營戰敗的消息的時間比較早。
一些潰兵很快逃回了保定,把戰敗、趙國福身死的消息告訴了劉峨,劉峨大驚失色,意識到事情大條了,那群“賊兵”很不簡單。
他忽然感覺這個事情他可能掌控不住,很可能要出大事,應該立刻告訴朝廷才是。
然而這個事情也不好操作。
要告訴的話,一開始就應該彙報,這樣的話也能把自己摘出去,畢竟是被偷襲,說不準還有戴罪立功的機會。
可現在他已經背著朝廷操作了一波,導致損兵折將,打了敗仗,損失加劇,這要是告訴朝廷,彆說官位不保,性命都不好說啊……
這可怎麼辦呢?
劉峨陷入了高度的自我內耗之中,戰戰兢兢,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