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巧不巧?
他還就是真的巧!
躲過了災禍,迎來了新的契機,這也讓和珅失去福長安的痛苦稍微少了一些。
於是,和珅打算利用自己的權力好好兒的給阿桂添堵、給和琳創造立功的條件。
清廷這邊緊張的籌備著戰爭的時候,李闖那邊其實也是經過了一係列的爭論之後,最後決定要向東安縣、武清縣一帶推進的。
主要李闖覺得大清還是沒有重視他們,隻讓一些臭魚爛蝦來應對他們,而沒有把真正的精銳軍隊投入過來,應該是自己這邊鬨得還不夠的原因。
既然天津不足以讓清廷真正的重視並且調集大軍來攻,那就進一步接近京師,實在不行,就再接近一些,他就不信清廷還真的能接受蘭芳軍隊進軍到他們的京師底下。
八月十七日,李闖擊敗了福長安,取得了勝利之後,於八月十九日派遣軍隊向東安縣和武清縣發起進攻。
因為營兵損失慘重,無力防禦,這兩個縣隻抵抗了半個小時多就被蘭芳軍隊攻破了縣城。
李闖覺得這一下帶清總該把真正強大的軍隊派來了吧?
八月二十二日,東安縣和武清縣失守的消息傳到了京師,弘曆大驚,滿朝文武更加震驚,要求出兵的聲音更大了,滿朝文武都認為這是無法忍受的事情,如果再不出兵擊潰賊軍收複天津,賊軍就要打到京師來了。
關鍵時刻,阿桂終於抵達了京師,剛進入京師,還沒來得及休息,他就衝入皇宮,拜見了弘曆。
弘曆握著阿桂的手,把京師的安危和帝國的顏麵交給了他。
“小將不堪用,隻能請老將出馬,愛卿年歲高,但是朕一直認為愛卿有廉頗、黃忠之勇,朕會在京師期待愛卿旗開得勝的消息。”
麵色凝重的阿桂點了點頭。
“奴才必不讓皇上失望!”
弘曆點了點頭,帶著阿桂了解了一下目前的戰局,並且把清軍兵力分布和蘭芳軍隊的大體態勢告訴了阿桂。
之後,他還告誡阿桂,蘭芳軍隊長於火器,火槍火炮都很犀利,福長安就是因為這樣才最終戰敗,所以阿桂一定要小心謹慎。
阿桂點了點頭。
他一路來的路上已經聽說京杭大運河沿線大亂的消息,甚至還從河南那邊聽到了江南出現亂狀、京杭大運河被截斷的消息,這讓他心急如焚。
等再得知天津失陷、京師告急的消息時更是震驚,一接到詔令就開始往回趕,無視自己已經七十高齡。
終於抵達了京師,阿桂又得知敵軍攻陷了東安和武清,進一步威脅了京師的安全,京畿之地已經不穩,已經出現了地方性的逃難浪潮,大量人口向京師靠攏尋求庇護,眼看著情況就要失控。
阿桂頓時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十分重大。
弘曆交代完了事情,握著阿桂的手,繼續囑咐他。
“索倫營和蒙古馬隊還沒到,愛卿如果覺得沒有把握,可以不著急開戰,不必急於尋求和賊軍決戰,一定要等到時機成熟,方能決戰。”
“奴才遵旨!”
阿桂領下命令,便開始了自己的整軍任務。
目前清軍主力已經布置在了通州,阿桂星夜出城抵達通州接過了指揮權,又找來之前和蘭芳軍隊交過手的軍兵、軍官詢問情況,進一步了解蘭芳軍隊的虛實。
當他得知蘭芳軍隊火力凶猛、槍械精良的時候,眯起了眼睛。
“火器,仰仗的是天時,但凡天時有變,大風大雨之下,火器也沒有任何意義,火器可為戰事輔助,而不可為主戰兵刃。
昔年我朝太祖立業之戰,前明軍隊一樣火器犀利,可一樣戰敗,所以留下祖訓,我朝當以騎射立業,無論如何都不能忘卻騎射之重要。
蘭芳賊軍以火器立業,縱使火器犀利,可一旦天公不作美,便是他們取死之時,此戰,本將軍已有必勝之把握!”
看到阿桂如此勝券在握,眾將都十分高興,一起為這位乾隆朝至今為止碩果僅存的老將軍恭賀,助他旗開得勝,再立大功。
眾將之中,隻有經過和珅推薦的和琳對阿桂頗為不屑,覺得阿桂是強作鎮定,自己其實心裡也沒有任何把握。
和珅跟他說了,蘭芳軍隊火器犀利,炮和槍都能打很遠,對他們要麼貼身,要麼躲的遠遠的再找機會貼身,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指望下雨?
這幾日天公還真是不作美,不像有要下雨的樣子啊。
正如和琳所揣測的,阿桂隻是嘴上說的豪邁,要穩定軍心、讓士氣增長,至於能否打贏,他自己也沒有必然的把握。
福長安他知道,並非無能之輩,帶著一萬多軍隊進攻天津卻被打得大敗虧輸全軍覆沒,足以證明蘭芳軍隊的強悍與犀利,這絕不是開玩笑。
在己方槍炮都沒有對方打得遠的情況下,貿然上前接戰就純粹是找死。
所以阿桂目前有兩個策略。
第一,看看大軍能不能靠著火炮和火槍數量的優勢對蘭芳形成一些優勢。
因為不管怎麼說,就目前清軍的情報來看,不認為蘭芳軍隊有超過一萬人的可能性,而清軍有將近四萬之數,首先兵力上有絕對優勢。
蘭芳軍隊渡海來攻,攜帶的武器彈藥數量不可能很多,也不可能支撐他們久戰,自己這邊隻要能堅持住不被打敗,那麼當蘭芳軍隊彈藥消耗乾淨的時候,就是取勝的契機。
己方背靠京師武庫,彈藥充足,火器充足,不管打多少都能很快補充,這是最大的優勢。
第二,聽說蘭芳軍隊沒有騎兵,而騎兵恰恰是對付火器的最強存在,所以阿桂認為如果蘭芳軍隊不單單是守城,還願意野戰,那就可以發揮清軍騎兵上的優勢,將他們擊潰。
所以,阿桂決定此戰的要訣就在於穩,穩得住,用優勢兵力壓迫而不急於尋求決戰。
對方若守城,那就佯攻,消耗他們的彈藥,等他們的彈藥消耗的差不多了,就能壓上去尋求決戰了。
要是對方野戰,那也行,就出動騎兵對付他們,以優勢騎兵將他們擊潰,想來不是什麼難事。
反正絕對不能像福長安那樣什麼都不知道就尋求決戰,大軍壓上去被打得慘兮兮還不知道及時止損,那絕對不行。
俗話說江湖越老、膽子越小,阿桂行軍征戰五十年,學到的真正有用的東西就是【活著才是硬道理】,死了,什麼都沒了。
對於阿桂來說,他已經功成名就,還是乾隆以來碩果僅存的唯一老將,目前來看,整個大清軍界都沒有比阿桂的資曆還要深厚的存在,所以阿桂已經過了那個不斷追求軍功的時期。
他現在所想的,更多的是要保全自己、平穩落地。
————————
ps:過年以來我就沒吃到午餐肉了,午餐肉能量嚴重不足,加更什麼的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