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抵達通州之後,陸陸續續收攏了兩千名從天津潰逃下來的八旗潰兵,其中甚至還有幾百名健銳營退下來的潰兵。
根據一些潰兵、逃亡軍官的交代,劉秉恬無比震驚的得知了蘭芳軍隊以少勝多、正麵野戰擊潰清軍事實,並且更加震驚的得知了和琳戰死、阿桂自殺的事情。
在接到弘曆的聖旨之後,劉秉恬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寫一份軍報交給弘曆,讓弘曆知道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讓弘曆知道蘭芳軍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他謹慎的思考,小心的用詞酌句,一點一點把自己知道和擔憂的內容寫了下來。
【臣聞臨戰之日,蘭芳賊軍沿河道進軍,河中有戰艦,艦上有火炮、水兵,阿桂以鐵騎擊之,賊兵即背靠河道戰艦,結弧形陣以火槍擊我鐵騎,河中戰艦亦發炮擊我,賊火器精良,槍炮甚猛烈,且隻一麵對我,我鐵騎彆無優勢,遂退。
後賊軍結陣向前進犯我大營,阿桂以和琳統炮手擊賊,賊軍以火炮還擊,賊炮猛烈,甚精準,每發必中,我炮數十發則中一發,遂不敵,和琳戰死,賊進而以炮擊我大營,河中戰艦亦近我大營,發炮擊之。
我炮不及賊炮,無以製敵,阿桂仰賴天恩,不退,遂死戰,遣兵向前,賊軍列陣,槍炮齊發,我鳥銃手、炮手死傷殆儘,步卒不能近敵,多有死者,士氣愈低,阿桂遂親領健銳營向前,健銳營兵多死,阿桂身中數彈,被圍,不屈而自刎。
蘭芳賊軍約六千眾,無騎兵,但火器精良,水師強橫,我不及之,每向前,以槍炮當先,一炮可糜爛數十裡,一槍可至千步,我軍槍炮遠不及之,雖有心近戰,難以近賊,遂多有敗績,唯今之計,當以守城為先,野戰為後。
且大軍當遠離河流,避賊水師戰艦,再以鐵騎合圍,或可取勝,僅此而已,臣深受皇恩,蒙聖主信賴,托以統兵之權,當傾力死戰,死而後已,乃不負聖主厚恩……】
寫完了這份奏折,劉秉恬集中軍將,布置了防禦任務,要求大家嚴防死守,但拒不出戰,且抓緊時間加固城牆,務必不要讓蘭芳軍隊以火炮優勢摧毀城牆得以入城接戰。
就阿桂潰敗的經驗,劉秉恬判斷蘭芳軍隊不單單有火器優勢,似乎在肉搏戰上也有相當的戰鬥力,不少潰兵乃至於健銳營的士兵都描述蘭芳士兵擁有很強的肉搏能力。
他們手裡的槍上還套著一把尖銳的戰刀,配合手裡的槍械,變成一把短矛,十分犀利,可以近戰,也能遠戰,攻防一體,極難應對。
所以依托城池防守是目前唯一應對之法,近戰遠戰,都不是大清最好的選擇。
大清急切的需要能和蘭芳軍隊匹敵的火槍火炮,如果無法得到,將在之後的戰爭中處在重大劣勢地位上。
劉秉恬清楚的意識到,留給大清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而弘曆方麵得知了具體的情況之後,也非常憂慮,弘曆勉強支撐精神,召集群臣開會研討此事,關於阿桂之敗及阿桂、和琳等人身死的消息。
和珅當場就哭的不省人事,弘曆也很是悲傷、憂懼,把和珅送回去休息之後,弘曆與王傑、董誥為首的文武官員們商量應對之策,所得到的結論無非是【傾力死守、以待援軍】。
兵部尚書王傑認為此戰關乎大清國運,不能失敗,應當集中全力以應對危局,所以此時此刻暫時不用考慮江南的問題,而應該集中兵力馳援京師。
所以王傑建議烏什參讚大臣富察·明亮統領的甘肅、山西、陝西三省綠營和駐防八旗軍隊不必南下馳援兩湖,而應該直接進入直隸,馳援京師,以確保京師清軍能夠擊潰蘭芳軍隊並且收複天津。
另外,山東巡撫惠齡所統領的那支人馬也暫時不要南下了,惠齡應該統領整個山東的綠營兵和八旗軍隊北上攻擊天津,包抄蘭芳軍隊的後路。
另外再以安徽巡撫陳用敷統領安徽、江蘇兩省綠營打通京杭大運河,如果兵力有所不足,應該允許陳用敷臨時招募足夠多的士兵補充綠營損失,以當地兵馬解決當地困難。
而目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京師的安全,以及弘曆的安全,還有大清帝國的顏麵與實力的證明。
如果大清帝國集中那麼多力量還無法解決一支數千人的蘭芳軍隊,那麼天下百姓又該如何看待大清帝國呢?
那些草原上的蒙古王公們、東北老家的生女真、索倫等人又該如何看待大清帝國呢?
這些人可不是什麼大清良民。
大清不斷取勝的話,他們一定會老老實實接受大清的統治和剝削,為大清出力死戰。
但如果大清衰落、武德衰退,他們一定會起歪心思,一定不會再那麼老老實實的遵從大清皇帝的號令了。
所以,大清不能輸!
對於王傑的這個說法,弘曆其實是比較讚同的。
因為他也深知這些蒙古人、索倫人之所以願意為大清死戰,無外乎曾經大清強悍的武德征服了他們,如果大清沒有如此強悍的武德,他們絕不會乖乖聽話。
包括漢人在內。
儘管兩湖地區是目前帶清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沒有了兩湖地區,帶清的糧食供給將出現嚴重的短缺,但是迫在眉睫的,還是京師是否能夠守住、是否有被攻破的風險。
京師是臉麵,不能失去。
至於兩湖地區……
暫且隻能靠他們自己了。
於是,在九月二十二日,弘曆隻能接受這個建議,首先用絕對多數的兵馬解決天津之敵,並且同時調動兵馬打通大運河,然後再去考慮江南其他省份的問題。
儘管他十分的不情願,卻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對於江南的局勢暫時沒有多少介入能力的問題,目前能夠投入到江南地區的,似乎隻剩下四川那一支兵馬了。
但願他們能夠給力一些,能夠在京師解決掉天津之敵之前堅持住,不要在蘭芳軍隊的大舉進攻之下徹底的土崩瓦解。
弘曆隻能如此期待,整個清帝國中央朝廷的高官們也隻能如此期待。
於是,弘曆臨時下令,準許兩湖總督畢沅臨時招募兵勇團練,用以對抗蘭芳軍隊,必不使兩湖產糧基地有失。
但是,他們的期待真的可以落實嗎?
時間回到蘭芳軍隊兵臨江寧城下的時候,也就是七月十九日的時候,兩江總督書麟和江寧將軍西銘都還不知道北方發生了什麼,都還不知道蘭芳大軍到底要在天津搞什麼大事情。
他們隻是在祈禱援軍能夠快點趕來,並且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兵能夠給力一點,守住江寧。
本來,他們用一萬多人馬守城,以江寧城的強度,稍微堅守一段時間倒也不是什麼難題。
正好七月二十日的時候,江寧城一帶下了大雨,對於火炮火槍作戰不是很有利,所以李克乾脆下令軍隊休息一下,給軍隊放鬆放鬆。
但是江寧城內卻出了一些問題。
原因在於江寧城內流傳起了【大明軍隊打回江寧複仇】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