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個結局,原先世界六十年後的那個結局,他無論如何都要將其扭轉。
幸運的是,他已經初步具備了扭轉這一結局的能力,並會為此展開一連串的行動。
而這一連串行動的第一步,就是獻祭掉他賴以成長的“母體”——尼德蘭東印度公司。
不得不說,尼德蘭東印度公司曾經還是很輝煌的,或者說整個尼德蘭都是輝煌過的。
鼎盛時期,尼德蘭不僅有東印度公司,還有西印度公司,共同為尼德蘭攫取豐厚的利潤,海上馬車夫的名號無比響亮。
但是尼德蘭本身的缺陷始終沒有得到改善,既沒有發生產業革命,本身的人口也沒有增多。
百萬人口的小國終究撐不起龐大的世界性殖民帝國,而與之相比,後起之秀英國人明顯更加具備實力,也更加具備人口數量。
人口,永遠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所以趙學寧無比在意人口問題。
在蘭芳缺少華人人口的前提下,大力鼓勵生育,為此不惜投入重金組建社會福利機構,為蘭芳的雙職工模式家庭兜底。
這筆支出說真的,足夠他再組織一支兩萬人左右的陸軍或者一萬人左右的海軍,但是這兩者並沒有簡單的在他的心裡劃等號,他還是謹慎的選擇了前者,而沒有選擇後者。
就算今後他反攻清帝國成功了,東印度群島這片海域他也絕對不會丟失,他會把這裡當做本土來經營,為傳統的老大帝國開創一個海洋性特色的未來。
於是趙學寧一邊派人去把彼得魯斯一家子救出來,一邊就召開了會議,對即將展開的尼德蘭東印度公司覆滅作戰進行戰術規劃和任務分派。
鑒於整個東印度群島範圍內的尼德蘭勢力被他基本摧毀,尼德蘭方麵隻剩下一個巴達維亞,所以對於東印度群島範圍內的軍事行動可以完全交給陸軍來負責。
他相信控製巴達維亞的陸軍隻需要一兩天的功夫就能拿下巴達維亞,解決掉內部的抵抗,所以蘭芳的主要力量應該放在其他地方。
根據之前和英國人的商議,趙學寧打算第一階段先對孟加拉以東地區的七個尼德蘭商業軍事據點或小型殖民地展開進攻,將這些地方的尼德蘭軍事力量全部消滅,予以占據並且接管,然後再對孟加拉和印度地區的尼德蘭軍事力量展開進攻。
在孟加拉和印度地區,尼德蘭有馬拉巴爾海岸、科羅曼德爾海岸和錫蘭島這三個主要的殖民地。
印度北部地區的小型殖民地或商業據點自然交給英國人去處理,南部的這三塊重要的殖民地,英國人需要趙學寧的幫助。
趙學寧自然對這三塊殖民地不陌生。
做生意護航的時候他多次往返這三塊大型殖民地,對這裡了若指掌,也知道尼德蘭東印度公司在這裡的人員配置和武裝力量分布,對於趙學寧來說,這屬於開著地圖打人機。
但是尼德蘭再怎麼虛弱,在這些地區也有數千名士兵組成的武裝力量以及一些地區仆從勢力,總人數還是比較可觀的,也有一些戰鬥力,否則英國佬不會要求趙學寧幫他們打。
於是趙學寧還是做了妥善的軍事安排。
海戰方麵,出動蘭芳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兩支艦隊組成主力對錫蘭地區的尼德蘭海軍展開破襲,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們的海軍覆滅,控製海權,切斷這三塊殖民地的海上聯係。
然後,陸軍兵分兩路,一路登陸錫蘭島,一路登陸科羅曼德爾海岸,至於馬拉巴爾海岸就交給英國人去處理,趙學寧也沒打算對這裡大包大攬。
他可以出兵,但是完全幫英國人打仗還是不太可能的,兵分兩路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知道這兩塊殖民地有不少油水,還有一些不錯的工廠設備可以拆了帶回去自己用,到時候留給英國人一地雞毛,也算是自己的小小趣味。
請我來容易,讓我走也不難,但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喲~
具體戰術商量完畢之後,就是正式的任務分配。
“李闖,領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主力破襲尼德蘭海軍與海上,切斷三地海上聯係,使之不能互援,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遵命!”
李闖站直了身子,向趙學寧行軍禮。
趙學寧點了點頭,又看向了楚騰和趙長安。
“楚騰,領陸軍第一兵團登陸科羅曼德爾海岸,負責拿下這塊殖民地,消滅所有尼德蘭武裝!”
“遵命!”
“趙長安,領陸軍第二兵團登陸錫蘭島,負責拿下這塊殖民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遵命!”
“記住,戰鬥結束之後,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所有華人也要一並帶走,一點都彆留給英國人,讓他們吃個啞巴虧,明白嗎?”
“明白!”
三人齊聲應諾。
趙學寧滿意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