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等人儘皆喜悅,他們按照吳關所說材料與操作方法進行實驗,竟然一次成功。
這種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民生還是軍事,都是前途不可限量。
吳關拍手道:“很好,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實驗,用這種水泥和鋼筋建造一座十層樓高的觀景樓,你們隨我來,到學校辦公室研究籌劃。”
到學校後,吳關召集了韋三絕、史密、馬封、白化、蕭成、程平和一些工匠,共同討論設計高樓圖紙、選擇地址。
吳關給史密詳細講解了各類鋼筋的樣式,讓他照圖生產。
最後大家確定了地下一層,地上十層,全部水泥澆築的方案。
地址坐落在涇陽與長安的交通要道邊上,緊鄰渭水。
吳關最終確定這樣的地址是有戰略意圖的,將來發生戰爭後,在樓頂架起十來門大炮就可以封鎖整個交通要道和涇水兩岸,敵人無法從涇陽方向攻擊長安。
當然這層意思還不能向彆人透露。吳關計劃這樣的樓至少要蓋三座,成三角形,覆蓋整個涇陽縣城,互相拱望支持。
等都籌劃好以後,召集工匠,立即動工。並且把修建觀景樓的計劃告訴了涇陽縣令綠芹溪。
綠芹溪親自為觀景樓起名“摘星樓”。此名取自李白的一首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涇水河岸,水力鍛機廠房。
史密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