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吳關帶領僧一行順道參觀了水車、鋸木機、鍛機、舂米機、織布機、煉鋼高爐等一係列設備,僧一行忍不住嘖嘖稱奇。
他本身就是比較喜歡這種“奇技淫巧”的人,見了這些機械幾乎忍不住上去撫摸鑽研,恨不得每一件都去弄個明白,因此耽擱了好長時間才來到了摘星樓。
隻見一座灰乎乎毫不起眼的宏大建築屹立眼前,簡直高過了遠處山脈。
摘星樓原來計劃蓋十層,後來在論證計劃中改為二十層。這都是鋼筋混凝土的功勞,光是靠土木很難建得這麼高。
同時也要感謝大唐開放的風氣,否則這麼高的樓是不允許的,再高也不能高過皇宮吧。唐朝也有一定限製,但是沒人在乎。
僧一行抬頭望去,見大樓直插天際,樓外麵都是青灰色,看不出來是什麼材料,好像是一整塊巨石雕琢而成。
整棟樓的基座是長方形的,非常寬大,樓上麵是一個個小窗口。
工地上許多匠人在進進出出,做最後的裝飾和清潔工作。
僧一行用手敲了一下樓體水泥牆麵,自言自語說道:“這個像是石頭,卻又不是,如此平整、如此巨大,人力根本搬不動!”
吳關解釋道:“這是一種新式建築材料,名叫水泥,平時是粉末狀態,用水攪拌後再和入細沙,乾燥後就會和石頭一樣硬,並且這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