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平原郡的顏真卿過了好長時間才得知堂兄和侄兒顏季明遇害的消息,悲痛欲絕,揮筆寫下了後世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稿文》:
...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讚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
……
潼關,一場大戰剛剛結束,防守的唐軍和進攻的燕軍都損失慘重,四處都是哀嚎之聲。
燕軍已經發動了數十次進攻,但是一直未能攻克潼關天險。
唐軍雖然占據地利之勢,但也是死傷無數,並且糧草匱乏,處於非常艱難的境地,全軍都在寒冷的天氣中煎熬。
哥舒翰大帳中,一個火盆發出微弱的火光,使得帳中不是那麼清冷。
哥舒翰癱坐在火盆旁邊,伸出雙手烤著火。這種環境對哥舒翰也是一種煎熬,如果不是這場戰爭估計他正在家中溫暖的的寢室中休養。
寢室中早就裝了暖氣,時刻在散發著熱量,卻沒有火盆這種煙熏火燎的後果。
冬天的時候哥舒翰會時刻躺或坐在暖氣旁邊,一刻也不願意離開,一邊享受溫暖一邊想著吳關為什麼有那麼多鬼點子,能造出暖氣這種好東西...
忽然帳門打開,幾人走了進來,正是哥舒翰信任的王思禮、田良丘、李承光等大將們。
往常幾位將領也經常來報告軍事情況,因此哥舒翰並沒在意。
幾人坐定後,王思禮先開口說道:“大將軍,現在我們損兵折將,糧草匱乏又加上天氣寒冷難耐,軍中頗有怨言,不知道需要在此堅守多久?”
哥舒翰混不在意地說道:“叛軍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屢敗於潼關,隻要我們在此堅守一天,叛軍就不能前進一步。等各地邊軍到來後四麵合圍,叛軍定會大敗!我們雖然艱苦,但總是強過外麵的叛軍,總有一天他們會崩潰的...”
王思禮點頭附和,又說道:“某有一個主意,或許可儘快平息兵戈...”
“你且說來”,哥舒翰一邊烤火一邊隨意說道。
王思禮拱拱手:“安祿山出兵的借口就是誅殺楊國忠,如果我們出兵回長安殺掉楊國忠,安祿山就沒了借口,自然會退兵。漢朝就是用這種方法平息了七國之亂。現在我們手握二十萬大軍,關中還有誰能是我們的對手?”
哥舒翰大吃一驚,回頭看著王思禮堅決地說道:“如果這樣做我和安祿山還有什麼區彆?以後此事萬萬不可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