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陵(2 / 2)

望族庶女 風謐蘊虛白 6390 字 9個月前

於是國喪期後馮氏改嫁,白亦真由陸氏撫養,但名分上還是二房所出。陸氏給白亦真取的這個真字,就是希望她能秉性真純,彆像她爹那樣似的,沒事兒淨整些虛頭巴腦的。

因為這個,白府偌大一座宅院,連一尊神佛像都沒有,看不到一絲香火氣。尋常人家大抵都會請張神像供奉,以祈福祿壽禧,這些在白府是通通沒有的。

對她二叔……不對,現在應該尊稱一聲文妙真人,對文妙真人的行為,白亦安很是不以為然。你要是真想修道,那乾嘛還要成親呢?得虧二嬸馮氏後來改嫁的對象不錯,不然現在白家都要被戳脊梁骨。

崇元二十八年秋,為先皇後居喪三年的太子因悲傷、勞累去世。當時京城一陣動蕩,次年白成文外放出京。

而對聖人的打擊還不止於此,崇元三十四年冬,皇太孫因乘舟前往瀛台拜見聖人時不慎落水,感染風寒去世,年僅二十五歲。隻留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女兒和孕期剛滿八月的太孫妃林氏。

聖人自此再沒住過瀛台。

而太孫妃林氏得知太孫病亡,當時便動了胎氣。掙紮一天一夜,產下一個羸弱男嬰後血崩離世。當時京城一陣腥風血雨,遠在應天府的白亦安都能聞到從京城飄來的血腥味兒。

時光終究會將哀傷衝淡,太子、太孫俱亡,聖人之後要考慮的是把江山傳給哪個兒子。故太子是先皇後唯一的子嗣,太孫也是太子唯一的子嗣。聖人能強撐著把天下傳給皇太孫,難道還能傳給皇太曾孫不成?屆時又是一場“靖難”,與江山社稷毫無益處。

而這些和如今身在應天府的白亦安無關,她隻管安生度日,上麵的事且輪不到她操心。等到白亦安及笄後,她的婚事就該提上日程了。嫡母陸氏說過,她們這樣的人家,女兒外嫁一定是正頭娘子。就算是有誥命的繼室,男方過了三十也是不會考慮的。

陸氏有說這話的底氣,她父親是當朝太傅,公公是內閣群輔。雖不是首輔也不是次輔,但也算是謹在帝心。除卻當年的事兒還有些影兒外,這樣的門第,就算是庶女,也會有一門不錯的親事。

所以白亦安對自己的未來根本不擔心,有陸氏這樣的嫡母,她隻管調理好身體,屆時安安穩穩地出嫁就是。至於和未來丈夫的感情問題,白亦安是個很現實的人。

陸氏為人方正,白亦安不會像話本裡那樣,成為被隨手發嫁出去的卑微庶女。

雖然白亦安幾人是庶出,但陸氏並未區彆對待。善待庶子庶女固然能為她博一個好名聲,即使然而就算苛待了,也沒人會說什麼。麵兒上做得好看,誰也不能拿這個抨擊陸氏。

不多時,陸氏之子從外院過來給她請安。

陸氏所出長子白尚仁今年十九,身上已經有了秀才功名,等八月試過秋闈,若是得中,便有舉人功名在身了。

有這樣一個兒子,陸氏底氣十足。當初她懷第二胎時,和父親交好的名醫便私下勸說,她的體質不適合懷孕,若是再有身孕,恐怕會有性命之憂。

出於這樣的原因,又因不知白尚仁能否平安長大,陸氏才做主為丈夫納了妾,也就是白亦安的母親吳姨娘。

白亦安對白家的基因感慨不已,從白亦安祖父的祖父算起,白家已經出了四代進士,而且這一輩的白尚仁也很會讀書,眼看著白家就要出五代進士,真可謂書香門第。就連白亦安姐妹幾人,也有才女的名聲。

陸氏自己就是大儒之女,白成文也不禁止家中女兒讀書識字。外放之後,還請了應天有名的女先生來教導白亦安幾人。

白亦安前世多病,便寄情於文字之間。今世有這個條件,自然是可著勁兒學,一時倒也傳出幾分才女名聲。除了最小的白亦順看不出什麼,其餘哪個姐妹不是被外麵的夫人們誇上了天?

而這些官眷夫人之所以對白亦安幾人這樣吹捧,還不是看陸氏的臉色?知道陸氏並不看輕庶女,白成文又是一方疆臣,頭上還有做閣臣的祖父,漂亮話還不是不要錢地說?

所以白亦安本人對陸氏是非常敬重的,她起碼把庶女們當人看,而不是一個可以拿出去做買賣的物件兒。這麼多年下來,白亦安不是沒瞧見彆家庶女的處境,那些能帶出來交際的還好些,更多的卻是被埋沒在後宅裡,什麼都由不得自己。

為著這個,白亦安都不能把陸氏當做普通嫡母看待。陸氏為人端正,白亦安是識好歹的人。

白尚仁來給陸氏請安,白亦安等人起身問候哥哥。

幾乎是前腳跟後腳,薔薇報蘇姨娘帶著七小姐白亦和與三少爺白尚禮,江姨娘帶著八小姐白亦順來請安了。

蘇姨娘是陸氏婆婆顧氏身邊的丫鬟,當年陸氏做主給丈夫納妾後,卻不想吳姨娘是個看著健康,內裡卻弱的身子,連帶著生下來的白亦安也是自小就有弱症。

這可把陸氏急壞了,她就是給丈夫納妾,也不會什麼貨色都往後院抬,白亦安的生母吳氏可是她看了好久,才挑出來的清白人家的女兒,吳氏的父親還是秀才。隻是家貧,已經快揭不開鍋了,這才把女兒作價五百兩賣給了白府。

直到吳氏生產之時,才讓大夫發覺不妥。

細問之下才知道,吳氏在家時便過得不好,雖隻有她一個女兒,但吳氏親娘早亡,父親吳秀才又是個讀死書的,不會經營產業。就是秀才功名,也是考了十幾年才中的。

原來吳氏當時入府時不是契約上寫的十八歲,而是足有二十二歲。隻是吳氏從小便沒養好,那會兒看起來像是十七八歲,其實身子已經有些壞了。

吳氏吐露實情,陸氏當即氣得五內俱焚,倒不是為那五百兩銀子,而是吳氏身體不好,生下來的孩子又能健康到哪兒去?

陸氏自己隻有一子一女,再加上吳氏生的藥罐子女兒,攏共加起來不過一掌之數。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