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花蓮的優勢是安全性極高。它偏處台灣東部,與台灣島的其他地方又山脈阻隔。周圍地形險峻,大多數地區都不適合船舶停靠,沿岸大多是非常陡峭的海岸地形,隻有河口有停船的地形。隻要在河口建立基地,從其他地方根本無法登陸。曆史上花蓮在1932年公路通車前與台灣其他地區的聯係隻能靠船運,被稱為台灣的“陸上離島”。 整個17世紀,除了1622年西班牙去過花蓮采砂金之外,沒有人對這塊地方感興趣。
花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其中穿越者能立即開采的有三種:矽酸鹽的蛇紋石石棉礦,大理石、石灰石。花蓮到21世紀都是台灣最重要的水泥產地。可以做出高標號的水泥就地供應開發台灣。當地還有少量的鐵礦,儲量不大,但是開采容易。另外花蓮的蛇紋石礦有不少都伴生鉻鐵礦磁鐵礦還有鋁鎂。花蓮的地表當時應該除煤礦外都或多或少的有零星分布,很適合臨高這種規模小的集團去發展開采。
淡水資源上,花蓮有三條比較大的河,有不少麵積不算小的衝擊平原,去種地發展農業也有一定的潛力。
但是最後,花蓮的雨水過多使得此地落選了。雨水過多造成當地的環境不適合大規模移民。日踞台灣期間曾經打算向花蓮移民建立農業屯墾區,最後因為氣候和疾病的關係最終失敗。
最後列入考慮的就是屏東、高雄一帶了。此地正在台灣島相對適宜居住和農業耕種的台南平原上,高雄有港口,儘管當時的港口未經過整治,無法停泊大船,但是停泊千噸級以下的帆船還是能做到的。
屏東、高雄以南是山區,以北是荷蘭人的勢力。目前荷蘭人和元老院有商業協議,雙方保持著一種“和平”的商業合作關係。荷蘭人即無實力,也不敢冒著得罪大供貨商的危險來攻打屏東、高雄的中轉基地。荷蘭人還可以起到隔離鄭芝龍的作用。況且以鄭芝龍目前在福建沿海的忙碌火並的狀況來說,他也不見得有空來對付“髡賊”。
“我們把浙江移民運到高雄屏東,不但可以有一個合適的地點進行檢疫淨化,一部分人還可以就地開展農業開發。嘉南平原是台灣最好的農業生產區,不論日照、雨水還是土地都是上等的。我們完全可以以大型農場的方式進行集約化開發,比在海南這裡小農經濟據多的生產環境要好得多了。對我們的農業生產來說將會是個飛躍性進步。可以大幅度改善我們糧食基本要靠進口的局麵。”羅鐸在力陳以高雄為基地的好處的發言結尾如是說。
“鄭芝龍要對我們不利怎麼辦?他的老窩可就在福建。”有人提出了異議。鄭芝龍把福建視為老巢,他又有官身,勢力不容小覷。
“我們沒必要害怕他的帆船艦隊。1631年底,我們的854改和第一批901完工之後,我們的艦隊在台灣海峽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將蒸汽機艦隊前進部署到高雄,對通過台灣海峽的我方船隻進行區域護航。”海軍的參謀李迪說道,“我海軍在海南島周邊直至港島有充分的製海權。蒸汽機艦隊進駐高雄,即可威懾福建、浙江沿海的各股勢力不敢輕舉妄動。保證北上濟州島,南下港島的安全。”
具體措施是組建兩支分遣隊。以854改和4艘901為核心的台灣分遣艦隊駐泊在高雄,負責監視浙江、福建、廣東沿海。重點是保證台灣海峽的“自由航行”。護送運輸船隊通過。以3艘901為核心的登萊分遣艦隊駐泊在濟州島,隨時對山東沿海和渤海灣地區執行乾涉任務。
除了混合動力戰艦之外,分遣隊還編入若乾經過改裝的大噸位的風帆戰艦。兩支分遣隊的戰艦采用分區護航的方式,運輸船隊在航行途中結隊航行,每艘運輸船都配有足夠的自衛火力。
這7艘蒸汽機戰艦預計在這一海域活動到1633年的年初。到這個時候,第二批在臨高建造建造的901艦已經能夠投入現役,即可將前一批戰艦接替回臨高進行維護。
這兩支分遣艦隊將以高雄為主基地。為蒸汽機/風帆混合動力戰艦提供後勤支援的港口設施和儲備的物資要比風帆戰艦複雜的多,因此北上接運難民的船隻也不會有空載噸位的憂慮了。除了運送難民所需的物資之外,在高雄和濟州島兩處開設分基地的所需要的物資也足夠塞滿船艙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