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已經退去,泥濘的大地在陽光下散發出縷縷水汽。到處都是黑乎乎的淤泥和樹枝、雜草和漂木。已經被大水衝毀的莊稼在泥水中腐爛,腐爛的動物屍體:雞犬豬羊,間或還有人的,散落在泥濘中,肚子無一例外的鼓鼓的,散發著惡心臭氣。
綠頭蒼蠅在第一時間內趕到,那邊蒼蠅亂飛,那邊便有幾具人畜的屍體。
被大水侵襲過得村落市鎮,大水襲來時候沒有倒塌的房屋這會隨著水退反而崩塌了許多,然而房屋的主人們已經不需要它們了――不是已經死去就是逃亡了。
這是1631年的沂州大水。洪水又一次橫掃過原本就因為頻繁的天災人禍而變得荒蕪的土地,掃蕩著勉強掙紮著在這裡活下去的百姓――從天啟年開始,沂州和附近的魯南、南直北各州縣幾乎每二三年就會遇到一次洪水。
饑民們成群結隊在路途上蹣跚前進,沿途不斷的留下屍體,他們盲目的向著縣城、府城或者一切地方的城市而去――災民們知道:隻有到了城市才有一線生機。否則,就算不被餓死,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瘟神會比洪水更凶猛的收割生靈。如果本地的城市不能收容他們,他們就隻有背井離鄉,逃亡那些沒有遭遇災害的州縣。
被饑餓驅使,為生存所逼迫的難民人流在魯南的各條大陸上緩緩的蠕動著,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也都有人加入。走過的地方吃光了一切――樹皮草根甚至動物的屍體一概不能幸存。
沿途村鎮的大戶們已經逃避一空――他們不是進了府城省城就是更遠的去了更為安定的江南,自從魯南鬨過白蓮教之後,這地方已經變得十分危險,許多有資產的人紛紛逃避到省城或者江南,“逃囂”去了。
有些村鎮則修起了寨牆,練起了鄉勇,捏著鋤把的手現在緊緊的握著哨棒和木槍,警惕的注意著經過村鎮附近的難民們--餓紅了眼的災民們都有著“吃飽了再死”的覺悟。村鎮裡積存的一點點糧食還要給自家人吃呢!人心都和鐵一樣冷和硬了。沒有“逃囂”的地主帶著自己的家丁、長工,站在寨牆上,拿著弓箭和大刀,他監督著鄉勇,也顯得自己“身先士卒”――畢竟這寨子裡最有錢的人是他。原本穿著綾羅綢緞的身子現在裹著匆匆趕造出來的棉甲。現在是夏天,可是他們的身上一滴汗也沒有,眼睛裡看到的是黑壓壓的難民,腦子裡想到的是前幾天傳來的消息:哪個村鎮哪個寨子被難民們吃了大戶,誰誰誰家被搶了,誰誰誰全家被難民給殺了――十年前鬨白蓮教的時候的恐怖往事似乎又浮現在他們的眼前了。當家的看著鄉勇們一個個縮脖蹙眉的,一跺腳吼了一嗓子:
“都給我看緊點!晚上吃犒勞,豬肉菜盒子隨便吃!”
接著便是一陣“謝老爺賞!”亂哄哄的吼叫,猶如唱戲一般。接著便有拿腔作調的吼起來了:
“大夥刀槍拿得緊!”
“拿得緊!”
“寨子把得牢!”
“把得牢!”
……
這樣的場麵,幾乎每天都要重複幾次。平日裡不要說給長工、莊戶們吃,就是大戶自己都舍不得吃得白麵、豬肉,這些日子都拿出來作為犒勞收買人心。
但是他們心疼、恐懼和擔心的同時,卻又有竊喜。大水衝毀了地界,衝走了地契,使得許多土地變得無主――就算那些還有主的土地,主人在災年也不得不出賣以維持生存。對一些人來說,正是擴大產業的好機會――至於種地的農民,他們是死不光的,水退之後,來年春天沒餓死的總會回來。
前提是他們在此之前沒有被難民們“吃大戶”,沒有在騷亂中被殺。
不管是州縣還是府城,平日裡耀武揚威的官老爺們都不願意乾涉難民的行動――難民們沒起反,沒圍縣城,吃了幾個地主的大戶,殺死幾個人,算不了大事。大戶們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隻有自己出頭拉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