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參加了發動機行動的張應宸一直掛在嘴上的話。
戴鍔雖然覺得這純屬張應宸和教會方麵同行是冤家的競爭意識在作祟,但是作為副手,他不打算對此做出評價。
自從張應宸為了“開拓沒有雜草的田地”而主動請纓去了大陸,海南的教務就全部由戴鍔代理。按照兩人之前敲定的計劃,在海南的活動仍然以協助黎苗辦的民族工作為名,擴大新道教在黎區的影響力,並儘量將耶穌會士的活動限製在海南島北部――至不濟,也要放緩天主教的擴張速度。
“這也是為了老吳他們好嘛,教區控製在三自修院手裡和控製在耶穌會手裡,終究是不同的。彆忘了,耶穌會那個‘教皇親軍’的外號,不會比多明我會‘神之鬥牛狗’的‘芳名’遜色一點。”
大義凜然地說著這話的張應宸,真心到底有幾分,戴鍔都不用特意去確認。張掌教在有意無意之中,經常會不斷的取瑟而歌的“提醒”元老們臨高修會存在的“非我族類”的“根子問題”。鬨得吳院長很是窩火又不便發作――畢竟張應宸沒有公然攻擊臨高修會如何如何。
當然,新道教隻在黎區傳教是不足的,儘管張應宸靠著自家的醫術、元老院特批的藥品和黎苗辦的配合,在黎區打開了局麵,但是教職人員的缺乏至今仍然是困擾著新道教的難題。從黎區帶出的適齡道生因為語言文化問題,不得不轉送到芳草地去培訓,張應宸去教育部門爭取了好幾次也隻換回了每周半天的教義課程――還不知道教育部的那些元老有沒有給道生灌輸了太多有的沒的超前意識形態。
要自己培訓,他既無師資又缺少場地,雲笈觀現在的物質條件還沒法承擔起學校的重任。於是張應宸在動身出發到杭州去之前不得不捏著鼻子從瓊州地區那些落第童生開的乩堂下手。
趁著瓊州地區治安戰的擴大,兩人以“創建精神文明”為借口,鼓動著劉翔等各縣的縣辦主任將瓊山、澄邁等地的十幾處乩堂都查封了,主持乩堂的十來個老童生和他們的家眷也都被丟進了馬梟的勞改營裡。
對乩堂下手而不是查抄道觀――瓊北、瓊南頗有一些道觀,有的規模和道產還頗為可觀,張道長原本對此都有盤算。但是這次他都放過了,這是他與戴鍔商議後的結果。一來直接對宗教場所動手,難免留下惡名,而且這種赤裸裸的吞並行為,以後的曆史書上總不會有太好看的評語。相對的,乩堂這種基本上由落魄的讀書人搞起來的迷信活動場所,取締起來毫無壓力不說,就是再苛刻的土著儒士也得承認這是“正名教、淳風俗”的好事――假如這些儒士還想要在澳洲人的治下討生活的話。
留守在馬梟教堂的耶穌會士對於新來的童生“羔羊”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耶穌會在大陸的經驗表明,皈依了基督教的知識階層能夠輕易實現傳教工作由點到麵的擴散效應。雖然這些尚未回歸主的懷抱的羔羊隻是最末流的童生,但在海南島這種明國標準的蠻荒之地,也算是稀有物種。
無奈早預料到這一層的戴鍔並沒有給他的歐洲同行們上下其手的機會,緊跟著押送部隊進了戰俘營。雖然新道教的領導者們沒有在大本營和教會方麵挑起正麵衝突的意願,但也不喜歡有人朝自己的領域胡亂伸手。
“走入歧路又如何?當年薛道光錯參胡教,一遇張紫陽真人,不也重證大道?”滿麵莊嚴神色的戴鍔這樣說著,一邊給在戰俘營剃了光頭的童生學員們發著新道教的宣傳小冊子。
事實證明人在絕境之中皈依宗教的速度總是驚人無比,戰戰兢兢落入澳洲人戰俘營的老童生們不出一個星期就全部皈依在了戴鍔門下――有宗教辦檔案室的那一打半通不通的贄啟為證。
儘管不久之後,在雲笈觀每日開義務科普脫盲班的戴鍔以及飛雲社的某幾位閒人就對這些三四十歲的老童生那低下無比的學力而感到頭痛無比,但至少識文斷字的老童生要比漢話都說不清楚的黎人少年要強一些――起碼現階段而言,老童生參加上幾個月高強度培訓就能派出去傳教。
唯一的缺點是,他們的狂熱精神實在不夠,比之於黎民道生,童生們缺乏一種願意“獻身”的精神,而在他們前往傳道的地方,這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暫時隻能先湊合湊合的用了。
“具體派遣他們去哪裡,你等我的電報。在我的電報沒來前你要抓緊時間給他們洗腦,順便增加點營養。”張應宸在出發前和戴鍔的密談中如此囑咐他。“現階段,你在臨高的工作重點不是擴大傳教。”
元老院不會把資源浪費在宗教文明建設上,這種事說到底還要張“掌教”自己去找轍――而是為元老院的發動機行動貢獻力量。起碼要證明,道教理事會對元老院除了無可懷疑的忠誠外,還有同樣無可懷疑的價值。(。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