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230,風力4級……“
場地周圍有幾個參謀隨時報出風向、風速變化。
航海長拿著小旗表示本艦位置,根據此時的風力風速判斷本艦此時的航速和操帆要領。
槍炮長手裡拿著長竹竿,竹竿的長度差不多就是按比例縮小的艦炮直射距,當需要曲射的時候,就要拿著竹竿到附近畫上火力範圍,再畫上一個預估命中率的數。
大副拿著“海圖”和本子隨時記錄。
明秋有時候跟著隊列一起走,有時候站在場外邊看邊思考。場邊不斷有扮演海盜或者官軍的藍軍衝過來,有時候三兩個,有時候一大群,有時候從不同方向形成包圍堵截……
這些人都是正宗的海盜出身,按照當年做海盜的習慣擺出各種陣勢,明秋帶的“艦隊”則要在各種戰場條件下找出最有效的應對之法。
李迪饒有興趣的伸長了脖子在場外看這幕戰術演練,周圍還站著幾個看熱鬨的元老。其中之一正是明秋的兒子明朗――看著父親一臉嚴肅又興致勃勃的模樣,他的麵色即高興又無奈。
父親想在海上乾出點名堂來,他這個兒子是很能理解的――儘管他對此完全不感興趣。不過,坐著一千噸的冒黑煙的“自產船”,還要去打仗。他著實有點不放心。明朗這個元老有點三心二意,對充斥在元老院上下的那種絕對自信,絕對自負的感覺不怎麼感冒。在他看來整個元老院建立起來的工業體係就是一個集假冒偽劣之大成的體係。充滿了山寨氣味――包括他們現在的政治體製和組織體係,更是如此。
父親要指揮一支充斥著偽劣產品的山寨海軍出門打仗,他這個做兒子當然很不放心。
不過,這事由不得他,也由不得李梅。
明朗在一周前已經接到了關於此次任命的文件――以他過去多年混跡組織部門的經驗,很快就發現這次任命有違組織程序,或者說,不符合“依法治國”的原則。
海軍人民委員部與海軍軍令部的分立是當初第二次全體大會中出於軍政軍令分開的初衷,是文職政府控製軍事力量的一種舉措。出任這個人民委員的,倒不是說一定要是文職的非軍人;但這個軍政部門的首長無論如何不應該承擔軍令職務。
他父親的任職既然是海軍人民委員,兼任屬於軍令職務的公海艦隊的提督職,明顯屬於違規。在發動機行動中,哪怕再需要借重他的專業技能,也應該授一個艦隊首席顧問之類的谘詢類職務。真正執掌軍令的必須是不涉足軍政的職業軍人。
因而他即刻麵見了文德嗣,向他提出了這一問題的所在。
文德嗣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可以先撤銷明秋的海軍人民委員的職務,再任命他當艦隊提督。發動機行動之後解除艦隊職務,再重新任命為海軍人民委員。是明朗表示這個方案雖然符合組織流程,卻顯得很是牽強。再者發動機行動結束之後,馬上就重新再任命一次――顯得對職務任免太過輕率兒戲。
“再者,先解職再任命的手續也太繁瑣――”明朗小心翼翼的說道,“陸海軍人民委員雖然不是直選職務,但是解職和任命也要通過元老院常委會的批準。”他心裡其實對領導這個方案不以為然,但是領導說到這份上也差不多了。
“我們現在是草創階段,有些事情可以從權,不要摳得太死。”陳海陽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案,“不如任命明老為總顧問,規定在提督缺位時代理行指揮權……”
具體來說由李迪兼任艦隊提督,李迪當然沒有指揮能力,實際就是由他指揮。因為隻是任命為總顧問,就用不著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手續也簡便多了、
不過任命當總顧問這個提法引起了陳海陽的反對――畢竟以總顧問去打仗和以總司令的身份去打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榮譽畢竟是屬於指揮官的,不屬於顧問。正如奠邊府大捷是中國顧問團組織指揮的,陳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後的榮譽卻是武元甲的。
“以明老目前的身份地位再去打仗,無非是要圖個身後名,明老都是六十出頭的人了,不比我們年輕人以後有得是機會。”陳海陽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