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們眼前這幾個人器宇不凡,大約是“禿發海寇”的大官。她們雖然沒什麼見識,但是威權之下隻有服服帖帖方能少吃苦頭保住小命還是明白的,一個個表情恭順的跪伏在地。
雙方交流了幾句,21世紀的朝鮮語和17世紀的濟州方言顯然有很大差彆,馮宗澤和南宮無敵的朝鮮話也就是初級水平,交流起來有些困難。雙方連比劃帶說,幸好朝鮮語和日語一樣,屬於語言孤島,封閉性又強,幾百年來的變化不算很大。一番肢體加表情和“思密達”之後,馮宗澤終於能夠順利的和海女們溝通了。
從海女們口中他們知道這些海女的確是來自附近的漁村的。漁村裡男人很少,大多數是女人。因為男人出海打漁經常會遇到風暴喪命於大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女性為主的海女村落。女人主要以當海女維生,撈取各種海貨製成乾貨,再賣給商人。
生活自然極其困苦,晾曬的鮑魚、海參等海味賣得的錢換取一點糧食加上漁獲,勉強維生而已。和元老們設想的不同,濟州島的糧食不能自給,要靠從朝鮮半島運入。海女們儘管談不上有多少大局觀點,但是年齡較長的海女都說最近十來年人口是在變少――許多人遷到了半島上去。
前幾年濟州島又連續遭遇自然災害,朝廷的糧食救濟即少又慢,餓死逃走了許多人。附近不少村子都荒廢了。
至於島上的具體狀況,海女們所知不多――她們很少外出,收購海產,販賣糧食的商人每個月都會到村裡來。村裡有人去過濟州。旌義縣因為距離近,去過得人倒是很多。
馮宗澤正襟危坐,問道:“旌義縣人口多少,有多少士兵?城市方圓幾何?”
“老爺,奴婢們都是無知下賤的白丁女子,老爺們問得事情不甚明白,答得不好的,請老爺們寬恕則個……”答話的海女大約二十五六歲年紀,模樣比較伶俐,馮宗澤問話,都是她回答。她垂著頭,恭恭敬敬的說道,“旌義縣有多少人口奴婢不知道,隻知道城裡住戶稀少,城外有二處村落。合計也不過二三千人。”
至於士兵,大約有二百名。城市方圓多少,海女沒有尺寸概念,也說不清楚。不過她說城內有很大的官倉,儲有許多糧食。
這倒是個重要的消息,馮宗澤和南宮無敵的眼睛都亮了――糧食是重中之重。特彆是聽說濟州島的
“聽聞這裡牛馬很多,都在哪裡。”
“牛馬都在漢拿山那邊的山裡,漫山遍野都是。隻是此處不多――”海女回答道。之所以不多,是因為海邊缺少足夠的水源。牛馬需要大量飲水,而這一帶隻有泉眼而已。
馮宗澤滿意的點點頭,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海女遲疑了下,說道:“回稟老爺:賤婢潘氏。”
這不算什麼名字――不過中國女人一直到30年代也有很多偏遠農村的婦女一輩子都是X氏而已。海女是白丁,隻比公私賤人(奴婢)好一點而已。沒有名字也很正常。
“你是上軍麼?”他忽然問道。
海女瞪大了眼睛看了他一眼,趕緊又低下頭去:
“賤婢年輕,隻是中軍。”
所謂中軍上軍,是濟州島海女群落中的一種等級,從“兒童上軍”開始,經過下軍、中軍、上軍,最後才能做到大上軍。
但是這種稱呼隻在濟州島的海女中流傳,即使是李朝的官吏、士大夫們也未必知道,這樣一個外來的海寇居然會知道,令海女們頗為吃驚。
南宮無敵和薛子良又問了些當地的情況,海女們有知道的又不知道的,顯然已經沒什麼詢問的價值了。
馮宗澤關照把她們都帶下去:“每人發一塊救濟餅乾,再給碗熱湯喝。讓她們把衣服和捕魚工具都找回來。”
“怎麼,還留著她們?”南宮無敵對海女的熱情已經降低了不少――儘管海女們身材還不錯,有二個還算年輕,但是長相讓他不甚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