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芳草地參觀記三(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086 字 9個月前

首先是講掃盲教育從芳草地學校體係中分了出去,初級掃盲工作專門成立了掃盲部來進行。掃盲部的教師一部分是芳草地培訓的師範生輪崗,一部分是經過簡單再培訓的土著知識分子,包括本地和難民中的童生、秀才、商人等等具有讀寫能力人。這些人被分離出來之後,進行簡單的培養後就在淨化營地內擔任掃盲教師,授課的課本主要是《三字經》、《百家姓》之類傳統童蒙教材――雖然是傳統教材,卻是安裝新式排版方式用簡體字排版印刷出來得。這樣在淨化營地內出來之後已經能夠認識二百個漢字了,達到初步掃盲的水準――當然,他們隻會基本的讀,不會寫。這一類,即歸為“丙種文憑”。這是成為歸化民的必須證書。

然後就開始按照在掃盲教育中的表現進行分流,年齡小或者學習能力強的孩子進入芳草地;年滿13周歲且學習表現不佳的分去勞動力分配部門再分往各個工農業口的學徒隊。

學徒隊的學生在勞動工作之餘也可以參加夜校培訓繼續深造。參加每年二次,麵向所有歸化民和土著開放的等級文憑統考,考試合格的,可以獲得相當於初小和高小同等學力的乙種和甲種文憑。

進入在芳草地之後先進入初小學習,進來先用一年時間掌握二千個字、有基本的讀寫能力,數學上麵掌握四則運算和簡單的平麵幾何。能通過的進快班,為下一步升入高小做提前準備。不能通過的進入慢班,再上一年讓他們拿到初小文憑之後畢業後分配去各類初等職業教育班,根據專業和自身能力接受幾個月的職業教育後分配到各個部門。

初小畢業成績最好的進入初等師範班學習,成為初小教師――初小教師在芳草地不是一種職業,他們本身就是初等師範學生,邊學習邊上課。初等師範生實際要修完高小才算畢業。

初小是元老院教育體係中的義務教育,不論歸化民還是本地土著子女,隻要年齡合適,都可以入學――其中歸化民子女的入學義務是強製性的,至於收容來得孤兒更是

進入高小的學生同樣在一年學習之後再分出快慢班來,快班為進入中學做學業準備,慢班畢業後參加中等職業教育班或者進入中等師範班學習。

隻有一類人是不受快慢班分班之後的去向影響:那就是“自費生”。自費生是向芳草地繳納學費入學的。大致是兩個來源:一個是來自元老“庇護人”的,一般是元老的養子女或者學生、徒弟,也有一些普通的歸化民或者土著的子女被某位元老的“慧眼”相中,願意承擔其學費和生活費的;另一類就是類似黃平、李家小少爺之類的本地大戶們為了和澳洲人拉關係主動送來入學得。他們是否能讀高小和初中隻看自身的學習水平和能否繳納學費。一部分歸化民的子女儘管成績夠不上進入快班的水平,但是隻要初小畢業的時候成績達標,本人父母願意支付學費生活費也可以進入高一級學校。

這樣的教育體係下,對教師的需求量很大。除了充分利用土著中的知識分子擔任初級掃盲教師;大量培養師範生之外,另外完善了過去的就開始執行的元老教育輪崗製度:非教育部門的元老們每年要為芳草地完成一定的課時數。除了工業口、農業口的元老可以用指導學工學農的課時來進行抵充外,其他元老一概都要貢獻課時。不過,臨時元老教師們的教授對象主要是高小和中學部的學生。從政治上說,這樣也減少了少數元老寡頭通過教育控製歸化民精英來威脅其他醬油元老的擔心――畢竟以後的歸化民精英都是各位元老們教出來的。並不單單某幾個元老的學生。

芳草地教育參觀團的人自然不會明白其中複雜的製度,對於他們來說,芳草地有太多不可思議之處。令人眼界大開。

期間黃稟坤一直無法和前書童黃平取得聯係,甚至見麵的機會都很少,每次不過就是在走廊裡一晃而過打個招呼而已。不過黃稟坤與劉大霖王賜在夜間交流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澳洲人的治學果然是不同凡響:學生每天都要在學校裡接受著高負荷的學習與勞動,甚至每個晚上教室裡也是燈火通明,是學生們正在進行每日的晚自習。這樣的自習要延續到深夜。而早晨六點,全校師生又要全部起床晨跑。王賜甚至感歎,這些學生要是肯用功在正途,不敢說金榜題名,考個舉人是沒有問題的了。

劉大霖進士對此卻並不以為然:芳草地的學生管理雖然嚴格,學生固然發奮客戶。也沒有超過大陸上的一些著名書院。但是這裡的教學內容之多,種類之繁雜卻是聞所未聞的。學生不但要讀書,還要在校內校外從事各種工作:從打掃衛生到種菜、養雞、種蘑菇到做各種手工活計應有儘有。看起來頗有墨家之風。

而元老教師的工作內容,從早自習結束後的第一堂課,到下午結束的最後一節,任何一個教育口的元老老師至少每天上6節課。不要說聽課,光是聽說這麼高強度的上課就讓劉大霖等人覺得勞累不堪了。何況白天的課程結束之後隻有晚飯前能稍事休憩。晚飯結束之後,每個元老老師還要輪流進行師範培訓,對師範生教師進行知識上的再教育――這還不算每天批閱作業與試卷的時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