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曾經是他們考慮過得地點,但是旅順距離滿清的統治核心區很遠,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狀態,作為軍事基地不錯,作為貿易口岸未免太過偏僻。
因而最終決定在鴨綠江入海口附近占領獐子島作為設防的貿易口岸。由T800等貨船將貨物運送到這裡再由較小的船隻轉運進入鴨綠江。從滿清方麵獲得的人口、馬匹和物資也可以暫時囤放在島上。
獐子島目前在東江軍的控製之下,不過散布在諸島上的東江軍在島嶼上都未修建城寨等防禦設施,主要靠大海作為天然的屏障,對於缺乏水軍和船隻的八旗是障礙,對於伏波軍則不然。派遣軍司令部估計,隻要派出一個連的海兵登陸即可占領獐子島,
既然原本就要吞並東江,那麼原先在東江控製下的各個遼海島嶼一並接受過來也是計劃中的事情。
雙方經過商議,最後達成協議:雙方的互市地點設在鎮江堡前鴨綠江中的多智島上。互市間隔暫定為六個月一次,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增加次數。
互市的商品,臨高方麵銷售:食鹽、紙張、棉布、中成藥、鐵製農具、鎧甲、濟州島產弓箭。至於滿清方麵強烈要求的糧食和火炮,暫時擱置“再議”。 黃驊估摸著,賣攻城炮的問題不大,但是賣糧食的可能性極低。畢竟糧食轉運成本太大,而他們需要養活的人口也愈來愈多,即使一石糧食能賣出十倍的利潤,對企劃院來說也實在劃不來。
大致來說,滿清方麵需要的貨物和對外情報局、商業部的估計差不多,主要集中的必要的民生日用品和武器方麵,目錄上羅列的許多商業部門認為有可能銷售的商品,全部被排除在外,包括曾經被認為可能銷售大宗商品:食糖、辣椒醬和白酒都被直接pass。這不免讓黃驊有點失望。
在滿清方麵的支付上,雙方起了一些爭議,戶部啟心郎想要說服黃驊主要接受人參、毛皮作為支付手段。從貿易角度來看,人參、毛皮都是暴利產品,在關內市場的價格非常高,利潤可觀。一斤人參即使按照滿清對李朝的“強賣價”也不過16兩銀子,到了關內每斤至少50兩。但是這東西的出口數量畢竟是有限的。雖然滿清和朝鮮的貿易中往往一次能夠輸出1000斤以上的人參,但它們之間的互市貿易本身並不頻繁,很可能是一二年才能攢出這麼多乾參。再者這種奢侈品本身的消費群體非常小,一旦大量輸入勢必造成價格暴跌,所謂的利潤也就不那麼大了。
至於衛生部則對輸入毛皮表示擔心――貂、水獺、狐狸等東北輸出的常見毛皮獸的毛皮很可能會成為鼠疫的傳播媒。單純的鹿皮、野豬皮之類倒可以接受。
因而黃驊對此的反應是:滿清方麵要麼直接支付金銀,如果不足的話可以用其他特產來支付。人參和毛皮不能占太高的比例,隻能作為補充。他提出滿清方麵應該主要支付人口、馬匹作為償價。也可以用諸如如蜂蜜、山貨和木材等作為補充。
在雙方大致達成了貿易品種之後,又對商品的價格展開了討論。由於八旗貴族向來將擄獲來得生口視為“奇貨可居”,對有意贖身的俘虜無不漫天開價。李朝在丙子胡亂之後被迫在往盛京送去人質,設立了朝鮮館。朝鮮館經常要為李朝官員贖取被擄掠而去的親朋好友,八旗貴族往往開出高價,一個俘虜贖金一百兩甚至三五百兩都很常見。有時候甚至朝鮮館並無贖人的打算,八旗親貴也會強迫朝鮮館贖人。價格自然更是高得離譜。
現在黃驊是要貿易,對方的開價勢必要影響到己方的報價,如果對方一個俘虜賣50兩,一匹馬賣500兩,那麼他賣食鹽也得賣10兩一斤。
經過一番漫天開價就地還錢的討論之後,雙方逐一敲定了每種商品的價格。黃驊在某些商品上做出了些讓步,但是對臨高銷售的拳頭商品鎧甲上卻是寸步不讓:堅持按照每套全身甲200兩,簡化版半身甲150兩進行銷售。
這個價格商業部認為並不貴,以這些鎧甲說能達到的防禦效果和輕負載來說,在本時空是找不到第二家供貨商的。雖然滿清自己也能生產質量相當不錯的鎧甲,但就其成本來說,建立大量低技術水平的鐵匠鋪依靠勞動密集化的專職生產,花費的工時極多,成本恐怕比從臨高買便宜不了多少。更彆說還有懸殊的質量差異。工業化批量產品在成本和質量對手工業產品往往享有雙重優勢。
除了臨高出口的基本貨物之外,滿清還要求臨高方麵提供大量的鐵鍋和茶葉。表示有多少願意買入多少。黃驊知道這是滿清方麵對蒙古貿易的需求。大明長期對蒙古進行貿易控製,對鐵器流入有嚴格的管控,蒙古諸部慘到箭頭隻能用骨製,牧民日常需要便於攜帶的鐵鍋成了奇貨可居的貿易商品。
隻要有鐵鍋和茶葉就能從蒙古換來足夠的馬匹,比之於要一刀一槍廝殺,勞師遠征才能奪取到人口,滿清從蒙古地區獲得馬匹要容易多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