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王四娘家(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7462 字 8個月前

鳳凰山莊總管理處是一個建築群,類似早年隻有一條街的小鎮。這裡距離鳳凰山莊宅邸和幾個奴仆的住宅區都不遠,方便各處往來。石板街道的兩旁矗立著一個個作坊、倉庫、商店,還有整個山莊的運營核心:總管理處大樓。

這座總管理處大樓是一座帶拱廊的磚木結構二層小樓。矗立在高高的台階上,大門的左右各有一麵宣傳欄,貼著著各種“告示”。不過山莊裡的莊客奴仆們大多不認字,經過的時候大多視若無物。

鳳凰山莊總管理處是按照現代農業企業的模式進行管理的,鳳凰山莊就是一個農工貿三合一的大型企業。趙引弓從一開始就從臨高移植來了整套農委會下屬企業的管理模式。還引入了少量“政治上可靠”的歸化民乾部作為鳳凰山莊總管理處的骨乾。並且逐步從當地的奴仆中提拔了一些可靠能乾人員充當中層管理人員。

雖然處於杭州站的管理之下,但是鳳凰山莊的生產和經營很多時候是直接根據弄農委會和輕工業部的指示來運作的。趙引弓對具體的經營雖然有最終決定權,但是他很少直接乾涉鳳凰山莊的生產事宜――實際上他也管不過來。

作為一個“打頭的”,王四娘對總管理處的唯一概念就是每天到這裡來領取派工單和工作結束之後上交記工牌子。此外,就是每個月的月底到這裡來領月錢和買生活日用品。

總管理處的街道上有一座很大的鋪麵:三開間門麵二層樓房。類似合作社在高雄開設的那種綜合性商店――實際也的確是商業部的合作總社開設的分店。裡麵銷售各種日用品。二樓還兼做小餐館。顧客自然就是鳳凰山莊的全體奴仆了。眼下在鳳凰山莊“掛了檔子”的奴仆連帶家眷已經擴展到六七百號人,儼然一個小小的市鎮。

趙引弓為了確保人員穩定性和可控性,除了少數不得不外雇的專業人才之外,莊園內不用長工短工,除了少數專業性特彆強的技術性工作之外,所有工作都交給從收容來得難民中挑出來得簽“死契”的奴仆來做。至於大量粗笨工作和季節性短工,則由江邊的難民營裡等候轉運的難民出工承擔。

鳳凰山莊是個閉合式經濟體。凡是在鳳凰山莊“掛了檔子”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隻要當差出工都有一份月錢領,可是這月錢不是銀子也不是銅錢,而是德隆銀行的流通劵。

德隆銀行在總管理處街上也設有一個分櫃,專門負責月錢的發放工作,同時也提供儲蓄服務。它最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為杭州站進行資金調度和周轉。確保每一筆資金都在有效的監管之下。

一開始奴仆們對拿流通券還有些不適應,不過眼見著商店裡的東西又多又好,價錢公道,也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鳳凰山雖然就在城外,但是距離城裡的商業區相當遠,有這麼個鋪子在方便的多。

月錢每個月發到奴仆們手裡,然後在總管理處的商業街上循環了一圈又回到杭州站的賬戶上。這樣可以有效的壓縮白銀的使用量,而且也變相的增加了對流通券的支撐。為下一步流通券進入杭州市場做準備。

趙引弓和企劃院都不算黑心的資本家,商業街上的各種商品物價訂得不但不高,甚至比外麵還要便宜些。不過因為合作社的本地貨源是批發價,而有很多東西又是山莊或者臨高自產的,按照內部調撥價供貨得,實際利潤還是高出不少來得。山莊裡的人也可以申請之後按照一定的牌價一定額度把流通劵換成白銀和銅錢。以便拿到外麵去消費,但是山莊裡既然可以買到大多數日用消費品,價格又比外麵低,兌換成白銀的動力也就不強了。

現在正是五點半左右,街上來了不少人,有買東西,也有準備上夜班的,街道上居然有些熙熙攘攘的感覺。這裡沿路都有“路燈”,其實就是點鐵製的火籠炬,裡麵已經堆滿了柴火,隻等天一落黑就會點著。

王四娘來到總管理處廊簷下麵的“記工室”。這裡的大門敞開著。裡麵七八個“師爺”把算盤打得劈啪直響。各處已經下工的“打頭”正排著隊拿著記工簿子來這裡記工。每天的記工單彙總起來就是月末發月錢的依據。她把今天采茶的記工牌子交了上去,記工室的師爺早就拿到了茶廠的入庫單,兩相比較無誤之後在工單回執上蓋了一個“核訖”的圖章,遞了出來――這回執由“打頭”的保管,萬一有什麼在核發月錢的時候有異議的話,就是核對的憑據。

王四娘人長得風流,又是個伶俐人,人緣頗好,走到哪裡都能和人說得上話。到得記工室裡,立馬就有人和她打招呼,手裡的記工單也馬上就有接了進去。幾個色迷迷的師爺便借機說些輕薄話來調戲她。有一個乾脆借著遞回執的機會想捏她的胳膊。

“作死!老娘可是有男人的。”王四娘笑嘻嘻的拍掉了對方的鹹豬手,“你一點好處也沒有,還想來吃老娘的豆腐?”

裡麵頓時一陣嬉笑,有個師爺說道:“有好處,四嬸子!老爺剛才派人來傳話了,叫你晚上不用上班了,吃了晚飯就進內宅見他。有事要吩咐。”

王四娘一怔,平白無故的,晚上傳見她做什麼?還沒等她回過神來,各種調笑的話已經衝著她湧了過來。

“四嬸子您這花容月貌的,怕是老爺要青目垂加呀。”

“就是,四嬸子您是一朵鮮花……”

“你娘才花容月貌呢。”王四娘啐罵了幾句,把櫃台裡遞出來的回執小心的夾在隨身的一本“護書”裡。

既然晚上的活不用她去乾了,她趕緊到外麵找到小組裡的另外一個女工,關照了她幾句。自己匆匆忙忙的往家裡趕去。

他們全家都屬於“外院”,即不能進入內宅的專門用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奴仆,因而不享受內宅奴仆免費吃大夥房飯的待遇,得自己起夥做飯。

外院的奴仆視他們上班的時間由山莊供應一頓或者二頓夥食。要是工作延續的到下午二點過後的,照例有一頓“點心”供應,以免他們餓得太厲害影響工作效率。

不在班上的時候,夥食一概自理。由於工作時間長,所以山莊的奴仆們往往在總管理處的商業街上直接買現成的飯食。除了檔次稍高的合作社小酒館之外,商業街上還有一處飯菜作――不是餐館,不設堂食,隻提供現成的飯菜――類似盒飯店。

走進去店堂裡,地麵牆壁全鋪瓷磚,在剛剛點亮的煤氣燈下亮得晃眼,一排排的帶著玻璃罩子的櫃台上擺滿了朱漆大盤,盛著各色現成菜肴。大多是蔬菜類和稍帶魚肉的“小葷”――諸如肉末粉絲煲、清蒸魚之類。另配有湯、米飯、雜糧粥、麵條、饅頭等主食,還有各種鹹菜。

買回去之後或者再熱一下或者直接食用都很方便,而且飯菜收拾的潔淨。所以頗受歡迎,生意很是興隆。王四娘家人口眾多,夫妻兩人都要做活,要王四娘回去再做飯那是不可能的,便每天在這裡買好飯菜帶回去供全家人食用。

經常在這裡買飯菜的客戶可以免費使用裡麵的錫飯盒――錫器易加工,易清洗,又是賤金屬,經常在古代社會經常作為餐具使用,上到皇宮,下到小酒店,都可以看到它製食器的身影。。

王四娘買了些蔬菜,又買了醬燒螺螄――這是小葷裡最便宜的菜了,旁邊的盤子裡堆得高高得是蔥烤鯽魚,每條都有巴掌大小,香噴噴的惹人眼饞。王四娘猶豫了一會買了三條。比這個家裡食口多,光填飽肚子就要花銷每個月收入的一大部分。不得不精打細算。幸好隻要家裡隻要有十六歲以下孩子,買葷菜都能照價打八折。

老爺對“小伢兒”很是照應,有孩子的家庭每個月每個孩子都能免費領取按照四斤大米。上學的時候義塾還免費供一頓飯,米飯管飽,菜更是有葷有素。

所謂“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四娘家雖然都是女孩子,卻都是能吃的年齡。有了這些政策,家計總算不那麼緊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