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養蠶(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499 字 10個月前

麗正是最早一批被趙引弓收容之後收為徒弟的孤兒。她在趙引弓的“私塾”裡已經接受了相當長時間的文化課教育,這次被挑選出來獨擋一麵,作為集弦村推廣站的技術和行政負責人。

李幺兒在山莊裡對她進行了蠶業技術的速成培訓,王四娘雖然心靈手巧,又有豐富的養蠶經驗,畢竟不識字,接受能力上就差了一些。相比之下,已經有乙種文憑水平的麗正就要好得多了。畢竟放貸、搞合作社這些事情,都牽扯到財務和數字管理,王四娘不識字,無法親自管理和監督。因而她隻能作為一個插入集弦村的釘子和場麵人物存在。

多多娘不知道裡麵的竅檻,不過她眼力見好,看得出這位年齡雖小,也是“掌事的”,因而不敢小窺。

王四娘的這所宅院裡,漸漸的人也多了起來。每次有航船運來新得東西的時候,總會不知不覺的多出一二個人來。有男有女,共同的特點就是進退有據,而且沉默寡言,平日裡很少見到那種大家聚在一起閒扯的。基本都是個個有活乾,沒有停手的時候。

蠶蟻的孵化一般都是淩晨四點半開始,到早晨八點出齊。出齊之後就要將蠶蟻轉到蠶箔上飼養。集弦村這裡,收蟻蠶都是用羽毛掃得方式――這也是最常用的,家家戶戶都預備有專門掃蟻蠶的羽毛。不過這裡用得卻是另外一套做法。

多多娘和其他做活的女人按照麗正的指導在蟻蠶出來之後,在蠶箔上鋪上一種薄而堅韌的棉紙,再在棉紙上撒上切碎凋萎的桑葉――這叫引桑,專門用來吸引蠶蟻上紙的。

蠶蟻聞到引桑的香味之後,就會爬上棉紙,然後把引桑輕輕掃去,再將棉紙移到養蠶的蠶箔上,將棉紙翻過來給桑,這樣就完全成了收蠶蟻的工作。省人工不說,對蠶蟻和尚未孵化的蠶卵傷害小。

多多娘看著這套手法收獲的蠶蟻比平日裡用得掃法要高得多,暗暗記在心裡:以後自己養蠶也要這麼做。

新生的蠶蟻在“蠶簞”裡蠕動,樣子非常強健黑色也是很正路的。這種蠶蟻往年很少能看到。王四娘家的廣東種果然是好貨色!多多娘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不賒張布子來養――明明給得條件很優厚的。

村裡其他各家的蠶蟻出得晚了些日子,不過情況也還算好。看樣子今年的蠶花要比去年好得多,至少也有八九分的水準。蠶蟻出得體質也好。沈開寶家的蠶蟻出得更是少見的好,這讓他一時間忘記了自己的種種煩惱,心裡有了很大的指望。

然而頭眠二眠的時候卻是連天陰雨,氣溫一路下降。村裡的蠶開始出現蠶病,眼見著不斷有人到村邊溪水裡去倒“蠶簞”,沈開寶的心頭又壓上了一塊大石頭:看這樣子,太太平平的進三眠是不可能的了。

按照往年的經驗,平年的蠶季總要損失大約五分之一的蠶,壞得年份,隻有三分之一的蠶蟻能夠活到結繭的時候。當然還有更壞的,那就是村裡出現大麵積的絕收。不過這種事情很少有。

對於沈開寶和大多數村民來說今年的蠶花至少得是八分才能彌合的了他們這一年來的損失,並且支撐著到一個年度。如果蠶花隻有六七分,很多人家這一年就會變得很難熬了。

緊張的情緒彌漫了全村莊,雖然養蠶期間家裡照例不燒香,以免影響蠶。但是家家戶戶都在灶神和蠶神像前祝禱,祈求接下來的三眠能夠太太平平的過去。

王四娘家的蠶室保溫性好,又有升溫和監測溫度濕度的手段,一直能將蠶室內的溫度濕度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加上事先的消毒工作做得到位,養蠶人的清潔衛生工作也非常緊,因而蠶們都很強健。多多娘現在的工作更忙了――她現在每天都要穿著類似小孩子包衣一樣的棉布衣服,從頭到腳都遮得嚴嚴實實的,連頭上都要包著頭巾,進出蠶室都要洗手。蠶室前專門放了一個石頭的水槽,裡麵滿滿的都是加了不知道什麼東西,味道刺鼻的清水。進去出來得的人要把手連同胳膊一起浸進去泡上一會再拿出來。專門派了個人在旁邊監督,哪個要是忘記了,被提醒了才去洗手,就會被記一個過。

活越來越多,規矩也愈發嚴格,這裡推行的是一整套的“操作規程”,由麗正負責手把手的教導,不管養蠶娘子們懂不懂,理解不理解,隻要照著做就行,不許少不許多,更不許隨便改。一招一式都要照規矩做。哪個環節做錯了,一樣要被記過。

記滿三個過,就要扣工錢――這是輕得,多多娘也被扣了幾次。若是王四娘主家“趙老爺”名下的奴才,犯了過就慘得多了,不但要扣錢,少不得還得皮肉受苦:多多娘好幾次都聽見偏房裡有竹板打肉和哭叫求饒的聲音,時而還能看到幾個腦筋不大活絡的養蠶娘子下了工之後跪在院子裡背“操作規程”。

“這趙老爺的飯還真不好吃呢。”多多娘每次看到這種事,就會覺得後脖一陣發涼,因而把各種規矩也記得特彆的牢――她雖然不會挨板子罰跪,扣錢扣多,回家去不得要給人笑話死。

隨著三眠過去,養蠶工作進入到高潮,多多娘和養蠶娘子們都瘦了一圈,失眠的眼睛上布滿了紅絲。雖然這裡是執行二班輪流上班的製度,比家裡養蠶要日夜熬著好一些,但是工作量卻大了許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